在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894弄居民区的醒目位置,张贴着一张满是各种标签的“作战图”。“我们的标签有关爱人群、加梯楼、美丽楼组、出租房、煤气管老化、电路老化、党员、优抚对象等29种,最近增加了一项‘电瓶车标签’,一共达到30种。”临汾路894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奉涛指着“作战图”介绍,目前居民区将近3000户居民,被标注了近6000个标签,最多一户居民被标上7个标签。
彭浦新村街道是上海中心城区的大型居住社区,辖区常住人口14.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居民达5.75万人,老龄化程度高。为精准高效走访社区居民,街道结合实际,创新制作了走访作战图,通过打标签形成“一人(户)一档一策”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走访中听民声,在作战图上汇民意,在办实事中解民忧。
对照“作战图”,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干部可以有针对性地走访居民:对贴上关爱人群标签的居民家加大走访频次,对贴上煤气管老化、电路老化标签的居民提醒及时更换管道和线路,对贴上电瓶车标签的居民提醒不要飞线充电。这张图不仅让社区工作者对小区的基本情况熟记于心,还能够更快地发现居民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为持续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提供方向。
陈奉涛说,图上反映出的近3000户居民的信息都是我们牵挂和必须烂熟于心的。“最近,居委会在物业的配合之下,对拥有电动自行车的居民情况进行了详细排摸,并把排摸情况在‘作战图’上逐一标注出来。我们在走访时,会重点提醒居民不要飞线充电,不要私自改装电池。”
街道还加强对走访数据的运用。对于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不但通过标签形式“上墙”,更推动问题的解决——实现“下墙”。“居民区层面能解决的就在系统上及时办结,居民区层面不能解决的,就通过‘彭浦通办’、居委会约请制度等方式推动职能部门协商解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场中路2401弄最近办成了“新增15个共享充电桩”的暖心事,就源于走访中收集到的居民对新能源车的“充电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