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牡丹江畔,在厚重的渤海国历史与现代影视剧地标的双重交织下,或许不会有人想到,这里竟有一日成为了风电大兆瓦时代的“新地标”, 两个极具划时代意义的10兆瓦级风机项目在这片广袤的黑土上落地生根。
在宁安风水山,华电黑龙江宁安风水山项目(以下简称“宁安项目”),正在运转发电。 宁安项目是全国首个批量使用单机容量10MW风电机组的陆上风电项目。20台风电机组散落分布于山间,在月均风速 仅5-6m/s的“小风季”,单台机组月均发电量高达 220万kWh,首批并网机组更是创下无故障运行60天的纪录, 在业界普遍对大兆瓦机组稳定性存在疑虑的背景下,为整个行业的10MW机组规模化应用注入了“定心剂”。
而在二百多公里外的穆棱十文字,是另一个更有“背景”的标杆项目。 作为黑龙江首个10MW“以大代小”升级改造项目——华电穆棱十文字等容改造项目(以下简称“穆棱项目”)将在7月下旬实现全容量并网。在总装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 8台三一重能大兆瓦风机“接棒”55台单机容量1.3-1.5兆瓦的国外品牌老旧机组,单机额定功率提升7倍,风电场年发电量翻两番。风 电场采用3台9MW和5台10MW混塔机型,是三一重能首批使用自制混塔的大兆瓦项目。
宁安项目拉开了陆上风电10兆瓦级机组规模化应用时代的序幕。而穆棱风电场的前世今生浓缩着中国风电的20年辉煌巨变。黑龙江两项目均选用10MW机组,让人不禁好奇:10MW到底有何魅力?
风电的跳级
2020年,新增陆上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还在2.6MW左右,截至去年,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接近6MW。明明之前都在“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递增,为何此时却突然越过了7、8、9三个层级,“跳级”布局10MW?
对于这一问题,三一重能的吴宝鑫以三北地区风电的发展情况为蓝本,详细解读了10MW发展的三大源动力。
第一是电价。曾经,内蒙、新疆等地的低电价,使得当时主流的6.XMW机型的度电成本在当地项目中失去了支撑力,进而倒逼项目开发商开始追求更低的度电成本,使得机组大型化进一步加速。相较于6.XMW机型在东北地区超过0.2元的度电成本,10MW机型可成功将度电成本降至0.10元以内,降幅超过50%,投资回收预期也可大幅缩短。
近年来,受限于当地的限制因素、消纳条件和外送能力,三北地区项目可开发区域也越来越少。无论是内蒙、新疆还是东北,项目开发范围受限,机位数量不足的问题也愈发严重。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只局限于三北地区,对于南方乃至全国,风电资源的可开发地区范围整体都在呈快速缩减的态势。因此, 可用机位数量不足、更低度电成本的迫切需求以及近年爆发式增长的风电市场,使得 进一步提升单机容量变得更为迫切,成为风机大型化的第二大动力。
对此,穆棱风电场采取的“以大代小,等容替代”的策略,在风电场总容量不变的情况下,风机数量由55台减少至8台,节约大量土地资源,并有效降低后续运维压力,同时为后续增容项目 留出了充足的落地空间。
另外,对于三北地区来说,更短的施工窗口期对风机大型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东北地区受自然环境所限,项目施工窗口期短。 当项目所用机型从6.XMW切换到10MW,不仅机位可减少40%以上,连带着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都可大幅缩短,使得项目进入并网阶段的日期也大幅提前。
托举“大风车”的刚柔术
仔细查看两个标杆风场项目的详细信息,不难注意到两者的共同关键词:自研、混塔。
作为全国首个10MW商业化中标项目,宁安项目总装机200MW,安装20台三一重能10MW 风电机组,叶轮直径230米,是三一首个采用自研混塔的10MW项目,其首批机组的成功吊装并网,标志着三一正式具备了独立设计、制造、交付适配10MW机型混塔的能力。
混塔与传统钢塔不同。在刚度方面,传统钢塔只能通过加粗塔筒直径或者加厚塔筒壁厚两种方式来增强塔筒刚度以适配更大单机容量的风机,但是前者会导致运输困难,后者会导致重量过重,成本过高。 而混塔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痛点问题。
穿透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更契合整机设计的零部件,是三一重能先后进军叶片、发电机与塔筒领域的初衷。
三一重能自研混塔可实现混塔和风机的联合优化迭代设计,进而保证性能和成本达到最优;同时采用成型质量更好的卧式模具,坚持质量至上;另外针对设计、生产、运输、吊装等关键过程进行全流程高质量把控,将潜在的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
虽然现阶段“以大代小”(即大兆瓦代替小兆瓦)的市场虽然还未完全开放,但单纯从方案适配性上来看,已具备完全的可复制性。
目前,10MW机组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令行业瞩目的成绩。2024年全年,10MW机型的招标量保守估计超过60GW。 而今年上半年,10MW机型招标占比超过25%,预计全年同样可超过60GW。
在136号文的政策推动下,市场化交易比例将逐年增加,未来项目的电价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为了保证新增项目的竞争力, 超低度电成本的10MW机型必将是未来三北地区的主流机型。在国内新能源 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老旧项目“以大代小”很快也将成为未来风电新增市场的主战场,在那个时候,10MW机组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有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