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金种子” 培训班已过半程。回首这 17 天的学习,学员们从陌生到熟悉,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进,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收获了成长,更凝聚了情谊。
在课程学习中夯实基础
从《中央八项规定解码》到《TRIZ 创新方法论》,20 多门课程涵盖了合规管理、新媒体应用、领导力、创新方法等多个领域。学员们始终保持 “空杯心态”,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有的学员 “合规管理笔记” 被全班传阅,有的学员 “沟通技巧总结” 成为大家学习的资料,有的学员 “AI 工具使用指南” 帮大家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大家深知,只有把知识学深悟透,才能在班组管理中得心应手。
在团队协作中凝聚力量
无论是 “主题推文” 的策划,还是 “QC 课题” 的攻坚,学员们始终践行 “分工不分家” 的理念。记得在制作 “金种子故事集” 时,有学员熬夜排版,有学员冒雨取回打印好的文稿,大家齐心协力,最终让故事集成为全班的范本。在积分考核中,大家虽有竞争,但更重协作 —— 别的组不会用 AI 工具,有人主动去帮忙;邻组的 QC 报告缺数据,有人分享了自己的统计方法。这种 “互助精神” 让大家收获了友谊,也赢得了尊重。
在实践探索中启迪智慧
走出教室,走进隆基、吉利的生产车间,学员们看到了 “智能制造”“精益管理” 的魅力,也找到了班组管理的新灵感。提炼的 “可视化看板”“技能互补小组” 等做法,都是从企业实践中转化而来。在情景模拟中,大家学会了 “无领导小组讨论” 的协作技巧;在微课开发中,掌握了 “把经验变成教材” 的方法。这些实践让大家明白:最好的学习,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在自我反思中明确方向
期中测试后的复盘、“个人使用说明书” 的撰写、职业生涯规划的梳理,让学员们不断看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学员意识到 “沟通技巧有待提升”,便主动报名参加班组的演讲培训;有学员发现 “创新思维不足”,开始每天阅读一篇创新案例。这种 “自我迭代” 的意识,正是 “金种子” 应有的品质。
17 天的培训,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大家干涸的思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班组管理的短板;更像一座桥,连接了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学员们深知,接下来的路,既要把 “金种子” 的精神带回班组,更要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成长 —— 因为,一个人的优秀不算优秀,一群人的优秀才是真正的 “金种子” 效应。 (作者:吴昊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