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五大发电旗下巨头华能国际盘中强势触板涨停,华电国际、国电电力、大唐发电等电力股跟涨。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对这一老牌发电央企投下信任票的直接动因,是前一日披露的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62亿元,同比增长24.26%。在火电板块利润大增84%、光伏利润增长46%的数据支撑下,市场情绪被迅速点燃。
但当涨停的喧嚣褪去,这份成绩单折射的,恰是传统电力巨头在能源革命十字路口的集体焦虑——火电的“回光返照”与新能源的“成长阵痛”,正在同一张报表上激烈撕扯。
华能国际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净利润的显著增长一方面源于公司把握燃料价格下行窗口,科学统筹煤炭长协与现货采购,进一步降低燃料成本,火电板块利润同比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规模有序扩增,光伏板块利润稳中有增。
具体来说,火电方面,上半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继续缓解,供需延续宽松局面,煤价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华能国际抓住市场有利时机,科学优化采购策略,统筹长协与现货,提高长协合同履约质量,采购低价现货煤,努力优化存煤结构,燃料成本控制成效显著。上半年,公司累计采购煤炭8,713.67万吨,同比下降 10.70%;境内除税发电耗用标煤单价人民币 917.05 元/吨,同比下降9.23%。最终,华能国际燃煤板块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4%,达73.1亿元。
新能源方面,上半年,华能国际全力推进新能源建设,新增并网可控发电装机容量7,987.31兆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近八成,达6,262兆瓦。与此同时,华能国际的风电、光伏发电量均有大幅增长。最终,华能国际光伏板块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6%,达18.23亿元,但风电板块利润总额同比下滑3%,为39.1亿元。
截自华能国际半年报
今日业内普遍认为,资本对华能国际的追捧聚焦于高股息、低估值的避险属性及短期业绩释放。但市场却选择性忽视了新能源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支撑的核心矛盾。光伏利润增长46%、风电利润逆势下滑3%的失衡格局,叠加新能源入市交易引发的“边际成本冲击”与“电价下行趋势”警示,暴露出装机狂奔与利润增长的深层割裂——新增6262兆瓦新能源装机的扩张速度,恐不能转化为利润的同步跃升。
作为行业缩影,华能国际深陷“既要保当下、又要赢未来”的战略撕裂:火电贡献近80%利润增量,持续为新能源转型输血,暴露战略落地瓶颈。这种新老动能转换的艰难平衡,正将企业推向资源调配与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极限考场。
92亿利润与涨停喧嚣,实为火电周期性红利催生的最后盛宴。当煤炭价格波动终将侵蚀当前繁荣,当新能源装机增速持续超越负荷增长、遭遇电力市场化重构,决定企业生死的终极命题已然浮现——能否在火电利润枯竭前,锻造出新能源真正的造血能力?历史从不奖励暂时的繁荣,这场能源革命的生死时速中,彻底的结构性重塑才是唯一出路。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sunshine
关注北极星电力网,投稿与新闻线索:chenchen@bj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