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毕节市七星关区千溪乡兴荣村,骄阳下的电线杆上跃动着忙碌的身影。南方电网贵州毕节市郊供电局朱昌供电所的电力“工匠”们正身着绝缘装备,在高空开展一场精密的电网“手术”——35千伏朱昌变10千伏朱千线与35千伏田坝变10千伏田沈线负荷割接作业,用专业与汗水为乡村电网“强筋健骨”。
绝缘手套是他们的“防护盾”,带电作业是他们的“硬功夫”。在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在不停电的情况下精准开断35千伏朱昌变10千伏朱千线122号杆千冲支线侧引流线,有条不紊地拆除122号杆至千冲支线1号杆之间的导线。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既确保了作业安全,又避免了停电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此次作业,根据地理位置和负荷分布情况,有效平衡两条线路的负荷“压力”,同步处置线路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随着两条线之间连络开关的投入,10千伏朱千线与10千伏田沈线成功“牵手”形成稳定馈线组,区域电网正式迈入“停电可转供、故障可自愈”的新供电模式。
如今,兴荣村及周边约2500户村民家中的灯光更明亮、电器运转更稳定。此次电网升级改造不仅让网架结构更趋合理,更用可靠的电力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每一度电都充满民生温度。
杨祺 李钟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田
编辑 吴传娟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