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标志着总投资123亿元的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宁波基地项目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这家由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控股73%,宁波能源、日月股份、东方电缆分别持股20%、5%、2%的企业,将成为宁波深耕深远海风电产业的核心载体,推动当地风电产业链向千亿级规模迈进。
作为全国首个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基地选址象山县外干门作业区,规划建设6个泊位,涵盖陆域工程与码头工程(含支航道)。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工程估算投资约56亿元,重点建设2个5万吨级泊位及大型海工装备生产设施,先导工程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工,码头工程力争年底启动;二期规划用地约3000亩,将聚焦风机总装及浮体、导管架、锚链等基础部件,以及发电机、换流站、海缆等核心部件的产业集聚,目前已有10家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明确入驻意向。
这一重大布局背后,是浙江破解能源约束的战略考量。作为用能大省,浙江将深远海风电开发视为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浙江深远海风电年利用小时数达3500-3900小时,显著高于近海的2900-3300小时,随着技术进步和单机容量提升,发电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按照规划,到2030年底,浙江全省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将超2000万千瓦,占比从目前的3%提升至10%左右,年发电量达700亿度以上,为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提供支撑。
宁波在这场"向海追风"行动中具备天然优势。当地拥有数十公里临港产业带和数百个重量级临港项目,聚集了东方电缆、日月股份、宇润重工、耐森电气等一批风电产业链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中,日月股份作为国内风电铸件龙头,其生产的轮毂、底座等关键部件占风机总成本的8%-10%;东方电缆稳居国内海缆市场前三,具备500kV交流海缆、±535kV直流海缆量产能力,其专用运输船"东方海工07"今年上半年已将海缆铺设至欧洲海域。同时,宁波能源作为本地国资代表,将依托绿色能源与智慧能源领域的积累,为项目提供属地支撑。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研发—制造—运维"全链条覆盖,推动"风电+"技术创新,支撑深远海风电制氢、风光同场等新模式,不仅助力浙江打造全球风电科创高地,更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辐射全国风电产业升级。按照规划,到2030年,浙江省风电关联产业产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宁波作为核心基地,将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占据关键位置。(实习生:葛郁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