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记刚2011年入职山东核电,秉持“工匠精神”奋战在配置管理、核岛工艺、维修管理、设备可靠性等多个领域,和团队累计完成100余项技术改造,开展数十项科研攻关及国产化项目,打造了核电精益管理新范式和大修联合运作新模式。曾获国家电投集团先进工作者、山东电力行业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入职山东核电14年来,张记刚始终扎根在核电生产一线,以技术为刃破解百项难题,以模式创新激活发展动能,以管理革新提升效益,在多个领域勇挑重担、开拓创新,用实干与担当书写着核电人的奋斗篇章。
技术为刃解难题
张记刚将锤炼自身技术视为攻克难题的利刃。在解决主蒸汽隔离阀隔间冷却能力的难题时,他带领团队在蒸笼般的房间连续作战,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上面满是盐渍。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三维温度场模拟、设备空间布局排查等手段,优化空气流场分布,调整冷冻系统配置,改善设备散热性能等方式实现冷却系统单列运行,大大提高了单点失效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张记刚核查设备现场状态。
面对现场各类疑难技术问题,张记刚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坚,深入研究技术细节,累计完成100余项技术改造,牵头数十项科研攻关及国产化项目,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质量控制新突破
立足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张记刚在备件管理领域率先试点专业化管控,推动建立备件专业化管理体系,独创“大修零缺陷管控方案”“质量管控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了质量控制见证合格率历史最优、不符合项报告存量历史最低、质量缺陷报告消除率100%的三重突破,打造了核电精益管理新范式。
▲张记刚在海阳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厂房记录设备运行参数。
在海阳核电第四次换料大修期间,张记刚首次负责电厂大修组织和管理工作,抓住大修集约化改革的机遇,他潜心研究,与国内同行开展了数十次的交流对标,结合山东核电的实际情况,针对大修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反复推演和研讨,组织编制了12份大修管控方案,创新打造了具有山核特色的“大修联合运作模式”,创下了大修综合指标98.2分和99.1分的卓越绩效。
精打细算提质效
为坚决落实国家电投集团“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张记刚带领团队对预防性维修大纲进行了精准优化,常规岛及BOP区域优化比例达35%,年度预防性维修量下降明显;通过创新构建“核心能力清单+动态承包商评估”机制,大幅节约年运维成本。在备件管理领域,他和团队精打细算,推行全生命周期管控,超额完成了“两金”压降指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提质增效的硬核担当。
▲张记刚在海阳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厂房开展设备故障排查和分析。
在海阳核电1、2号机组生产准备阶段,张记刚潜心研究国内外配置管理相关文件,调研行业内的良好实践,主导建立了山东核电配置管理体系,成为核电行业配置管理全流程电子化变革的先行者。这一体系荣获国家电投集团管理创新一等奖,为核电领域配置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山东核电 张开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