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乌克兰总统脱下军装换上西装踏入白宫,这场"表演式外交"背后,是欧洲手把手教的"生存指南"。特朗普对乌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还在与欧洲7大首脑会晤中途给普京打电话,这场涉及多个利益方的会晤究竟埋着多少雷?
综合凤凰卫视、观察者网等媒体消息称,近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英法德芬意领导人以及北约秘书长、欧委会主席等7大首脑齐聚华盛顿,参加两场关乎俄乌局势的关键会议。
第一场是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对一会谈。
可能是吸取了半年前与美副总统万斯公开争执的教训,泽连斯基这次表现得极为谦卑,短短半小时内对特朗普说了十几次“感谢”;而且,换下了标志性的军绿色T恤,换上了黑色衬衫和深色西装夹克。
据知情人士透露,欧洲盟友在泽连斯基出发前为他制定了详细的“白宫攻略”,包括建议他避免尖锐提问,多表达感谢,以迎合特朗普的偏好。
这些变化折射出乌克兰在强权政治下的无奈妥协——从强硬对抗转向以“表演”换取生存空间的务实路线。
不得不说,这一策略还是有点用的。相比上次充满火药味的交锋,特朗普此次态度大转弯,热情表示“我们爱你们”,甚至将会谈称为“最佳会晤”。
不过,特朗普在会晤中还送了泽连斯基一句话,声称“乌克兰并非马上就要达成停火协议,可以一边谈判一边打”,并尽快举行大选,这番话让泽连斯基当场哑口无言。
此外,在会晤前,特朗普就已经划下红线:乌克兰别指望收回克里米亚,也别想加入北约。
对乌克兰而言,前线局势吃紧,停火是当务之急,但特朗普的表态无异于默许俄罗斯通过军事施压获取更多谈判筹码。
而在这场会议之后,第二场会议是特朗普、泽连斯基与欧洲7大首脑的“1+1+7”多边会晤。
他们围坐一桌,讨论乌克兰未来。欧洲方面展现出罕见团结,一致强调“乌克兰的安全就是欧洲的安全”,并要求为乌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
北约秘书长吕特甚至将特朗普的模糊承诺称为“突破”。但表面和谐下暗藏分歧:特朗普主张“边打边谈”,与俄罗斯立场不谋而合;欧洲则坚持停火是谈判前提。
然而,谈到一半的时候,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特朗普竟中途离场,拨通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电话,2人聊了40分钟。
这一消息很快被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证实,路透社等媒体随即爆料称特朗普在会议期间“抽空”联系了普京。欧洲领导人被晾在一边的尴尬场景,再次印证了特朗普对欧洲的轻视。
白宫称对话“坦诚且富有建设性”,特朗普向普京通报了与乌欧的会谈内容,并抛出关键提议——推动普京与泽连斯基直接会晤。
对此,德国总理默茨透露,普京已经在通话中同意在未来两周内与泽连斯基会晤,但截至发稿,俄官方并未就此公开回应。
这两场会议传递出两个关键信号:
其一,特朗普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推动俄乌立即停火,其“边打边谈”的策略只会让冲突长期化;其二,普京在局势中占据主动,甚至能让美国总统主动通报情况。
而白宫随后发布的声明也勾勒了特朗普的和平蓝图:先促成普泽会晤,再启动美俄乌三方谈判,最终达成由欧洲提供安全保障的长期协议。
特朗普乐观预测“一两周内”局势将明朗化。但这份声明充满不确定性:乌克兰和欧洲坚持的“停火优先”被模糊处理,俄罗斯的核心诉求——领土问题——更未被提及。
特朗普的“突破”更多是外交姿态而非实质进展,他成功将自己从“盟友背叛者”重塑为“和平推手”,但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而对普京而言,当前形势堪称“意外之喜”。普京也在会晤后迅速展开外交攻势,先后致电南非总统、塔吉克斯坦总统和印度总理。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在通话后罕见地用“我的朋友”称呼普京,语气明显热络。然而,至今普京仍未与中国领导人通话,这一细节引发外界诸多猜测。
从战略价值来看,中国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远高于印度或南非。美国媒体此前爆料称,普京在与特朗普会晤时已提议让中国担任乌克兰安全担保国。
但为何俄方至今未直接向北京提出这一请求?答案或许就藏在上述2场会议中。
从特朗普的表现来看,美国并未全力支持乌克兰,反而在间接配合俄罗斯的战略节奏。这种情况下,莫斯科显然认为尚未到需要中国公开介入的时机。一旦中方高调解围,反而可能刺激特朗普调整策略,甚至联合欧洲对俄施压。
目前,普京正静观特朗普的下一步行动。美方已提议8月底促成俄乌首脑会晤,这将考验俄罗斯如何平衡军事进展与外交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选择先与南非、印度等“中间派”沟通,既是为了争取国际支持,也是在为可能的中俄高层对话铺垫。毕竟,若战局出现重大转折或西方态度突变,中国这张“王牌”才会成为莫斯科的真正选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冷静与克制也显得尤为明智。就在白宫会议的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再次表示:“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
这一表态既未承诺介入,也未完全拒绝,而是基于对局势的清醒判断。
目前,联合国五常中仅中国未直接介入俄乌冲突。欧盟想要的是冻结战线,美国盘算的是能源利益,俄罗斯盯着领土收益,而乌克兰还在为"完整版北约成员国"梦做最后挣扎。
事实证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没有简单解法,盲目站队只会陷入被动。当西方在焦头烂额之际,中国的战略定力正赢得更多国际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