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认出《新闻联播》里的人后,悄悄为他们买单……
创始人
2025-08-24 19:03:44

陈和生是我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高能实验物理研究。他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和中国散裂中子源两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总台《回家》栏目对陈和生院士团队进行专访,其中提到一件8年前他们“吃霸王餐”的往事。

在浩瀚的科学星空中,无数人都抬头凝望,追寻宇宙深处的奥秘,而陈和生院士却将远望目光落在脚下。

1978年4月,年轻的陈和生在德国汉堡丁肇中实验组,首次接触到正负电子对撞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后,陈和生回到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工作,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后。

1988年,陈和生被任命为高能所所长,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的方案。因为他认识到,中国高能物理不仅要研究微观世界,还要肩负起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大型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的重任。

2000年7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同意了中国科学院提交的发展战略。陈和生带领高能物理团队,历经5年艰苦努力,圆满完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这个工程的性能提高了100倍,保持和发展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陈和生肩上的下一个重任,是接手国家急需的散裂中子源大装置。陈和生回忆,当时面临着多重困难。“我们的经费只有国外类似装置的1/3左右,必须要做到90%是国产化,而且队伍很年轻,压力非常大。”

尽管如此,陈和生带领团队最终在2017年8月28日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提前实现了主体工程的建设目标。

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被誉为是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

这个国之重器每年开放机时超5000小时,累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8000人,在这里已完成2000多项实验课题。它使很多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都迎刃而解,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基础研究提供了核心支持。

在广东东莞人民医院的硼中子治疗中心,陈和生团队还实现了散裂中子源技术的“跨界” 转化,用于癌症治疗领域,实现“在细胞的级别上来治疗肿瘤”。

2017年8月打靶成功后,科研团队外出聚餐庆功,邻桌东莞的普通市民认出他们,主动为他们买单。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加速器技术部副主任张玉亮回忆,“我们去买单时,老板说,旁边的人看到《新闻联播》后认出我们,给我们买单了。后来,老板还过来敬了我们一杯酒,说国家需要你们这种人才。”

张玉亮提到的那条新闻,就是当时《新闻联播》播出的报道——《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

这个故事被陈和生院士团队深深铭记、反复提及,他们从中感受到普通大众和全社会对科学家的敬重。这也成为他们全年无休、坚守实验室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斗,不断做出新的业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毕马威中国已连续四年100%采... 毕马威中国8月23日举行《我们的影响力计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毕...
以能源项目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 8月20日上午,全省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总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革命风电”突然被叫停,已完工... 综合法新社和路透社22日报道,美国政府当天下令,叫停了罗德岛州沿海一座大型风电场的所有建设工作,目前...
通讯丨“一带一路”再添“绿意”... 新华社巴库8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书辰 骄阳无遮,黄土飞扬。零星灌木点缀的空旷工地上,蓝顶白墙的...
从模仿到引领 新加坡媒体分析中... 从模仿到引领 新加坡媒体分析中国如何在清洁能源领域实现“超车” 近日刊发在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的...
原创 深... 近日,新加坡海工巨头海庭(Seatrium)与全球最大发电驳船运营商Karpowership签署意向...
甘肃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兰州、... 近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等13部门出台了《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
探访阿塞拜疆在建最大光伏电站项... 在阿塞拜疆东南部的比利亚苏瓦尔区,中国企业正在建设该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比利亚苏瓦尔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