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等13部门出台了《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兰州市、酒泉市将率先开展锂电池、光伏组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
“近年来,基于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规则频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省生态环境厅法规与标准处二级调研员杨文川介绍,《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2030年两个阶段目标,确定了加快建立管理体系、鼓励重点行业和产品开展碳足迹管理、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3个方面10条具体措施。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省农业农村厅优先选取几种特色农产品、中药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标准研制,率先在兰州市、酒泉市开展锂电池、光伏组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鼓励支持锂电池、光伏组件、镍、铝冶炼、铜等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开展碳足迹核算。“各部门将围绕产品碳足迹工作加强衔接互动,提供政策、金融、应用场景等全方位支持。”杨文川说。
据悉,20世纪末,随着对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深入,“碳足迹”概念逐渐被提出,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影响,表明个人、组织、活动或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产品碳足迹”指产品从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运输分销、使用消费到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上一篇:探访阿塞拜疆在建最大光伏电站项目
下一篇:8月25日新能源早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