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云南,绿意勃发。
时值南方电网公司与云南省政府签订全国首个央地合作共建新型能源体系协议一周年,双方共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积极融入和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投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实干助力云南省高质量发展。
云南电网工作人员对±500千伏富宁换流站设备进行检修。姚雨君摄
聚焦清洁低碳,打造绿色名片
自2021年全面启动云南高比例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以来,云南立足资源优势,锚定“做大风光”电源建设目标,新能源开发“换挡提速”。
4年来,云南新增新能源装机5400万千瓦,实现了新能源装机从不到1300万千瓦到突破6700万千瓦的跨越,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得到根本提升,对于助力云南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起到积极作用。
未来,云南电网公司将持续做好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并网服务,支撑2025年投产新能源1600万千瓦以上,推动“十五五”再新增投产5000万千瓦,实现新能源装机突破1.1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达1.9亿千瓦,占比超90%,清洁低碳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积极推动大型水电站核准,争取620万千瓦规划火电“十五五”初期建成投产,加快新型储能、抽水蓄能、调峰气电等布局发展。加快推进风电项目改造升级和扩建,在楚雄、曲靖、大理、红河等州市建成千万千瓦级大规模新能源送出基地。推动2030年基本建成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大型多能互补基地,“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规模处于全国前列。
聚焦安全充裕,打造坚强可靠电网平台
8月12日,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国内段N149号塔组作业现场,云南电网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王雄正在对地面作业人员发出指令。作为南方电网首个500千伏跨境联网项目的国内段线路,这条“电力丝路”建设进度牵动人心。
2024年,云南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6亿元,“十四五”南方电网累计在滇纳统投资预计达1021亿元,纳规500千伏项目60项,相当于再造一个云南主网,有力支撑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现阶段,云南电网公司将持续深化“四横四纵一中心”目标网架建设,启动冲刺“十四五”、开启“十五五”重大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030年建成绿色安全、坚强可靠的“四翼组团 核心双环”主网架形态。抓好重大项目三年攻坚行动,确保500千伏永善网架加强、德茂输变电工程等40项纳规项目按期投产,推动芒市、安宁等15项500千伏项目纳入“十五五”规划。推动到2030年新增投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较2025年增加77座,县域大面积停电风险由510项降低至40项,新能源承载能力1.2亿千瓦以上。
同时,打造服务边疆绿色智能配电网,巩固加强少数民族、边远边疆地区网架,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构建完善旅游区、老旧小区、美丽乡村等6个典型场景建设的低压配网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水平。
位于楚雄州永仁县的云南规模最大“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集群项目。张强摄
聚焦灵活智能,打造科技示范应用高地
2024年8月,随着楚雄永仁独立共享储能站投入运行,正式接入500千伏光辉变电站,标志着该区域内“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新能源集群项目正式全面投产。
该新能源集群项目,电源端接入楚雄永仁、大姚、元谋三县12个新能源场站的300万千瓦新能源,电网端通过“百万千瓦级”500千伏光辉变电站并网送出。
该新能源集群项目建成投产后,为云南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注入强劲的“绿色电能”。
此外,面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高比例新能源调控难题,楚雄供电局建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检测和运行控制技术体系,建成全网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搭建南网首个源网荷储示范应用平台、云南首个省地协调断面联调控制系统,有力保障超96%装机占比新能源送出和消纳。
自2021年云南全面启动高比例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以来,云南电网公司打造覆盖省地县三级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示范项目。2024年,大理、楚雄等南网首批6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全面通过验收,全国首个“离网光伏绿氢”示范工程、首套电解铝负荷柔性控制装备、南网首个源网荷储示范应用平台、“感存算”智能感知终端、5G+RIS相控阵通信补盲技术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成果不断涌现,公司不断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云南样板”。
今年,云南电网公司将持续构建自立自强的电力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及科技项目研究攻关,融合“云大物移、智链算信”先进技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技术高地。
与此同时,该公司将围绕异步大电网安全稳定、电网负荷管理等3大优势赛道发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15项国家级项目研究,抓好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推动科技创新由“支撑服务型”向“引领驱动型”转型升级,2027年前建成云南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科创中心实体运作,建设云南特色技术研发体系。聚焦重大工程、重大奖励、重大产业、重大平台,持续推进技术攻坚实力增强、创新资源夯实、双链合作深化、创新管理体系升级、创新生态完善。(唐浩然、李琛、张强)
来源:云南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