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8月28日至29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华北石化公司、河北销售公司、渤海钻探公司、东方物探公司在任丘市举办了中国石油开放日(华北站)活动。
活动现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本届开放日以“‘智’领能源、‘绿’动未来”为主题,邀请百余名公众及30多家媒体记者走进华北油田科技馆、岩心库、任11热源站,东方物探无人机服务中心,渤海钻探智能井场平台,河北销售智慧加油站,华北石化安全观察台与营销调运中心等重点项目,近距离了解“一滴油”从勘探、开采、炼化到销售的全过程,全景展示中国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进展、新成果。
公众在华北油田公司科技馆参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这是石头吗?分析它就能知道地下有没有石油?”
“对。石油的生成、运移和聚集,都会在岩层中留下‘指纹’。我们就是靠解读这些‘指纹’来寻找石油。”
在华北油田公司岩心库,存放着华北、西北等地区3381口油井的实物岩心,叠加长度约9.2万米。人们触摸着这些来自亿年前地层的岩心,感叹不已。这些珍贵材料不仅记录了华北油田的发展历史,也为未来进一步勘探奠定了科技基础。
公众在华北油田公司任11热源站参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蓝天白云下,任11热源站的银色管线熠熠生辉。围绕“亿千百”发展蓝图,华北油田公司正全力推进京津冀地热供暖示范基地建设,建成北京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在任丘西部新城打造了多热源耦合清洁供暖模式,总供暖面积269万平方米。
“热源站开采出的地热水温度达126 ℃,经循环泵送至街区换热站,换热后降至约37 ℃,再全部回灌原地层,实现‘取热不耗水’。”讲解员介绍道。
公众在河北销售公司沧州第81加油站了解油品知识。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实现“取热不耗水”,得益于华北油田公司的5项关键核心技术:地热资源精细评价、全周期开发方案设计、优质高效钻采灌配套、全密闭高效地面工艺、“地热+”多能耦合智能运营。华北油田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海涛表示,公司正将整套技术升级为可复制、可交易的“碳减排工具箱”,助力京津冀地区实现节能降碳目标,也为传统油气企业向绿色能源服务商转型提供示范路径。
讲解员讲解加油枪油气回收装置原理。韩文 摄
“妈妈,这里能给车充电,还有肯德基呢!”在河北销售公司沧州第81加油站,石家庄宁源小学学生王旭尧兴奋地说。该站集油电双能源、肯德基穿梭餐厅、无接触支付、智能车牌识别、刷掌支付于一体,是新型驿站式智慧加油站。河北销售公司总会计师张旭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加油站数智化赋能,打造精益服务新场景,以“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为准则,助力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众在华北石化公司了解污水处理技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大家看图上这条红色管道,全长157公里,起点是华北石化,终点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我们今年预计向机场供应航空煤油185万吨,远期可达每年260万吨。”在华北石化公司厂区,讲解员向观众介绍道。围绕“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十四五”期间,华北石化公司投资约70亿元实施转型升级项目,投产后汽柴油总量降低30%,航空煤油增产75%,化工原料增至173万吨/年。在保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同时,助力沧州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强链补链,提供更有力支撑。
公众在东方物探公司参观共轴反桨无人直升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在东方物探公司无人机服务中心,巡检无人机、航测专用机列阵待发,搭建出“空中运输线”;在渤海钻探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展区,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设备、高技术新材料悉数亮相……与此同时,本次活动还通过打卡集章、主题展览、文艺节目展演等形式,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中国石油在数智绿色低碳方面取得的成果,传递了“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