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高伟
通讯员胡斌李 陈茜 杨文
“今年学校有很多用电设备升级改造,教室、实验室等这些地方的电力负荷对供电确实是个考验。”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后勤部主任张治国翻开手中的巡视日志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供电公司从六月底就跟我们建立了联动机制,每次巡检都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真的是把学校的用电事当作自己的事。”
“嗡嗡——”开学前3天,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操场上,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镜头掠过教学楼旁的电力杆塔,国网江陵县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陈王子盯着屏幕,仔细排查每一段导线的隐患。再过几天,这里将迎来返校的学生,而他和同事们的“开学第一课”,早已提前开讲——用无死角的电力巡检,为新学期保驾护航。
“我们学校面积大、建筑多,供电线路复杂。尤其是实验楼和宿舍区,用电集中,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江陵一中后勤部主任张治国站在一旁,仰头注视着无人机的航迹,“供电公司主动对接,用科技手段辅助巡检,不仅效率高,也更精准,让我们心里踏实不少。”
走进学校配电室,柜门被轻轻掀开,工作人员黄斌洋指尖轻触配电柜外壳,又凑近查看仪表数据:“温度正常,电流稳定,教室里的空调开学就能放心用。”他身后的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巡检记录表,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自暑假以来的3次设备检查痕迹。“不光是今天,从7月开始,我们就跟着学校一起倒计时了。”
这份“倒计时”,藏在江陵县城乡17所学校的供电专线里,也藏在11台新升级的变压器中。暑假初期,国网江陵县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拿着图纸,一次次对接县教育局和学校:初三要增开实验室,用电负荷得再算一遍;有些学校新装了空调,专线得加粗……最终,2500千伏安的增容容量落了地,原本可能“卡壳”的大功率设备,如今有了充足的电力支撑。
“我们的保障工作分三步走。”国网江陵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陈微蹲在操场边,指着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解释,“先是10千伏专线的无人机巡检,不漏一处杆塔;再查配电室的设备隐患,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最后盯着低压设备,连教室的插座都要过一遍。”
除了“硬保障”,细致的用电宣传也未曾松懈。网格员在暑期走访时,只要遇到在校园附近活动的学生,总会多叮嘱几句。巡查线路的老师傅看见树荫下乘凉的孩子,会停下来嘱咐,“天再热,也不能用湿手去拔插头”;年轻的电力网格员在校门口碰到初中生,也会趁机交待,“如果看到电线落皮或者冒火花,千万别自己凑近,第一时间找老师或者打电话给我们”。一来二去,孩子们都记住了这些亲切的“蓝制服”。
同学们期盼的新学期开始了,当他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时,教室里凉爽的空调、实验室稳定的电源、晚自习明亮的灯光,这些都是供电人提前准备好的“开学礼物”。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