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彭江。张小凤摄
8月28日,当“赛力斯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重庆榜单第一位!”的消息传来时,彭江正带领团队进行问界汽车新一轮整车控制器软件测试。这个戴着眼镜、语速极快的技术负责人,正是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关键推动者之一。
近10年来,彭江从一名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成长为赛力斯科技公司智能测试中心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为重庆新能源汽车接“心脏”、造“大脑”,其自研整车控制技术为问界车型降低研发成本上亿元,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筑牢了关键技术安全屏障,生动诠释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技术先锋担当。
从“卡脖子”到行业领先的技术攻坚
2016年7月,彭江从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那个时候真的什么都没有,连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质的门槛都没跨过去。”彭江回忆道,从“校园”到“职场”,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主导完成电机、电池、电控“三电”联调台架及HIL(硬件在环)测试体系建设。
何为“三电”?“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给车子提供能量的。”彭江解释,把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改为电机,让电池良好供能,同时实现软件技术的“完美”电控,三者缺一不可。“除了不停地学习、试错、再调试,连半夜躺在床上都在琢磨,浑身充满了劲儿。”
正是这份执着,彭江和同事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三电”认证,打通了公司新能源汽车资质准入命脉。之后,他的任务变成了——为新能源汽车造“大脑”,即整车控制器软件研发。
这可比搞“心脏”难多了。
“那时,整车控制器软件开发技术都掌握在国外软件开发商手里,给不给我们用都是别人说了算。”彭江介绍,为了彻底攻克这一技术壁垒,他曾前往北美硅谷研发中心联合进行自主软件开发及测试,回国后,又和团队一起进行高强度的自主开发,完成了增程、扭矩、热管理、故障诊断等数十项技术难点攻关,完成整车控制器平台软件建设,实现整车控制器(VCU)软件100%全栈自研,并应用到了SF5车型。
从技术自研到体系架构的智能化跃迁
“单就集成一个热管理控制器,就能节约110元,按销售问界M7车型30万辆来说,整车成本因此降低了3300万元。”彭江说。
2020年,彭江在问界系列车型开发关键期,勇挑问界M7项目软件组组长重任。在多轮论证后,彭江和同事们成功将自主研发的整车控制器软件实践于问界汽车上,并创新性地集成了热管理控制器的功能,为问界车型整车控制器技术的搭载量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超4000万。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彭江发现手动点击将各大程序员开发内容串联起来的传统开发模式,不仅效率低、出错率高,更是无法跟上公司日益扩张的发展速度和用户日新月异的产品需求。
于是,他主动出击,来了一场软件架构革命,力推数字化转型,主导构建了行业领先的域控制器软件架构平台及持续集成(CICD)体系。此后,程序员个人开发代码上传平台,便可自动集成,不仅提高了准确率和至少30%的人效,软件迭代效率也提升了2倍以上,研发成本节约了至少2400万元。
2023年,成为赛力斯科技公司智能测试中心副总经理后,彭江迅速组建360人的技术团队,带着“产品化思维”重塑测试体系,树立了行业效能标杆。
“在他主导下,整个智能测试中心建成了覆盖智能汽车十大核心领域的自动化测试平台、数字化测试管理平台及AI智能化测试平台,形成了全方位测试能力矩阵。”同事李季说,彭江还首创了AI大模型全链路自动化测试平台,现在又做了一个“云-管-端”一体化智能测试系统,让测试效率提升了3倍,年降本超1200万元,大幅缩短了产品验证周期。
从工程师到带头人的技术报国攀登
在近10年的职场生涯里,彭江一路向上,助力着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破土发芽。
“当初跟着彭老师在M7项目组做项目时,就是一个啥都不懂的‘虾兵蟹将’。”现任智能测试中心电控科室主任的李城治说,他做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你能从中看到每件事情的背后逻辑,特别是走一步计百步的超强规划力,让人受益匪浅。“他还将自己的管理思路、技术输出给大家,也特别愿意放手,给予大家充分的授权,哪怕我们做错也没关系,他总是在前面帮大家担着顶着,特别有安全感。”
人力资源部同事黄锐梅说:“彭江是赛力斯‘后浪’的成员之一,他在团队培养上花了大功夫。短短几年,至少有20余名曾经的下属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项目、部室领头人。”
一人成兵,众人成军。彭江认为,技术攻坚不能靠个人,科技强国需万人筑墙。为此,他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带领团队完成发明专利提报160项,获授权25项,发表论文3篇,形成了“专利+论文+转化”创新矩阵,专利转化超800万元。
为了持续提升引领技术的能力,彭江还主动参与重庆市科技局重大专项,并在职攻读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致力于将前沿理论知识和复杂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深度践行技术报国,服务重庆高速发展。(张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