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Deepseek、豆包们在手机里陪你聊天时,AI 的另一重革命正在新能源领域悄然爆发。在光伏这个被视为 “碳中和核心引擎” 的赛道上,技术迭代正迎来最关键的转折点 —— 不是光伏板效率多提升 1%,而是 AI 正从根本上改写产业的底层逻辑。创维光伏的 “AI + 光伏” 实践,或许正揭示着行业下一个五年的进化方向。
光伏产业扩张背后的挑战:装机量增长与收益提升不同步
光伏行业的火热早已不是新闻。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飙至 88666 万千瓦,同比暴涨 45.2%。
但繁荣背后藏着隐忧。不少项目陷入 “规模陷阱”,光伏板越铺越多,单位收益却增长乏力。这一现象背后,是行业面临的几大核心痛点:
天气因素影响发电稳定性:阴天时,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会下降 30% 左右;极端天气还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传统光伏电站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发电稳定性受天气制约明显。
设备运维成本高且效率有限:一座 100MW 规模的光伏电站,监测点数量可达上万个。采用人工巡检方式,一次巡检往往需要 3 天时间,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对设备老化的预警存在滞后性,容易导致非计划停机,增加额外损失。
能源调度协同性不足: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与用电负荷三者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形成 “各自独立” 的局面。白天光伏发电量较高时,部分电能因无法及时存储或消耗而浪费;夜晚用电高峰时段,又需依赖电网补充供电,峰谷电价差对项目利润造成一定挤压。
这些瓶颈的本质,是传统光伏模式停留在 “硬件堆砌” 阶段,缺乏对能源全链条的智能调控能力。而 AI 的入场,正是要给光伏装上 “智慧大脑”。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光伏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但急需技术革新以提升产业质量的阶段。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飙升,光伏装机量持续猛增,但产业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如能源利用效率低、运维成本高、能源调度混乱等,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时,AI 技术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眼中打破困局的关键力量。
创维光伏的 “羲寰”生态级平台:从单设备智能到全链条协同
2025 年 8 月 18 日,在深圳科学技术馆内,创维光伏以 “SKYLINK 光寰共生” 为主题,正式发布 “羲寰” 生态级平台。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一次新品亮相,更为光伏及能源行业的发展递上了一份充满新思考与新探索的答卷。
会上,创维光伏总裁马龙对 “羲寰”生态级平台的核心战略与长远规划展开深入解读。他指出,该平台以 “稳、智、通、碳” 为战略核心,把能源生产(光伏、风电)、传输(电网、储能)、消费(工厂、家庭)全链条拧成一股绳。
“稳”:保障能源稳定供给:通过 AI 技术对发电量和用电负荷进行预测,优化能源调配,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确保能源供给平稳可靠。
“智”:构建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借助算法自动优化能源配置方案,减少企业对专业调度团队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能源管理效率。
“通”:实现全链条数据互通:打破不同环节之间的数据壁垒,使光伏电站能够与电网调度中心、碳交易平台等实现实时数据交互,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碳”:聚焦碳管理与未来发展:提供能碳管理服务、碳资产运营等相关功能,深化 “碳” 战略布局,助力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今天,我们来着重聊一聊“智”的部分,智即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堪称光伏行业的 “神经中枢”。其核心逻辑不是简单给设备加个传感器,而是用 AI 算法重构 “发电 - 储电 - 用电” 的全流程,三个技术亮点尤其值得关注:
1. 用 AI 当 “能源调度官”,让每一度电都不浪费
传统光储配置靠经验拍板,常出现 “储能充不满” 或 “发电不够用” 的尴尬。创维的 AI 功率分配算法则像个 “超级计算器”:实时扒拉园区用电负荷、未来 3 天光照辐射数据,动态调整光伏出力和储能充放策略。
2. 建 “云 - 边 - 端” 神经网络,给电网装 “稳定器”
分布式光伏最怕 “调皮”—— 发电忽高忽低会给电网 “添乱”。创维的解法是把分散的光伏板、储能电池、工厂可控负荷(比如可错峰的生产线)、电动汽车充电桩 “捆成一团”,变成一个 “虚拟微电网”。云端大脑负责算全局,边缘节点(比如电站本地控制器)负责快速响应,终端设备(比如智能电表)负责实时反馈。这套组合拳能让电网波动幅度控制在极微小范围内。
3. 给园区安 “碳足迹追踪器”,节能降碳有了 “导航仪”
企业减碳常卡在 “不知道碳从哪来”。创维的节能降碳模块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 500 + 项用能数据,AI 算法自动生成 “能耗诊断报告”:比如发现某车间空压机空载能耗占比 20%,立刻联动控制系统调整运行策略;甚至能预测下个月碳排放趋势,提前给出优化方案。
创维光伏此次在 AI 技术应用的探索,切中了行业痛点。在当前光伏产业中,能源调度的不合理导致大量能源浪费,电网稳定性受分布式光伏影响问题突出,企业碳管理又缺乏有效工具。
从行业视角来看,构建能源生态网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下,光伏产业各环节相对割裂,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创维光伏的“羲寰”生态级平台为这些行业顽疾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举措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有望引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语:AI 让光伏从 “能源设备” 变 “智慧入口”
当光伏板不再是冷冰冰的发电设备,而是能感知、会思考、可协同的 “智能节点”,整个行业的价值逻辑都在重构。创维光伏的实践证明:AI 赋能光伏,不止是提升发电效率,更是打开了一个新市场 —— 从卖光伏组件到提供智慧能量服务,从一次性硬件收入到持续性运营收益。
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堪称 “万亿级”。而像创维这样用 AI 重构产业链的玩家,正在定义新能源行业的 “智能时代”。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谈论光伏时,不再只看装机量,而是问:你的 AI 大脑够不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