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供电局:架起“电力桥梁” 织就幸福图景
创始人
2025-11-23 11:03:17

作为梅州高质量发展的“电力引擎”,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下称“梅州供电局”)始终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为己任,立足苏区融湾先行区定位,坚持规划先行,将电网建设与区域发展布局深度契合,将供电服务与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制造、民生消费等多领域供电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为梅州发展注入持续稳定的动能。

南方电网广东梅州梅县供电局雁洋供电所工作人员深入南福村柚果种植基地,了解用电需求。 张博 摄

赋能特色农业 田垄间结出“致富果”

走进梅州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漫山遍野的柚子园里,黄澄澄的金柚缀满枝头,果农正忙碌着采摘、分拣、包装、装运。另一边,梅州供电局党员服务队走进山间、厂房开展用电线路巡查、检查用电设备安全,保障金柚采收季用电稳定可靠。

“以前靠的是力气,现在靠智慧。”南福村党总支书记黄开志对于现在的柚果种植发展变化如数家珍。“我们柚园建立了5G智能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控影响柚子生长的各项数据。”他指着大屏幕上的梅县金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说道,平台连接着果园里的灌溉管道、果园长势监测站、智能虫情测报灯等设备,各种监测数据正在不间断更新。无人机施肥、轨道运输车穿梭转运,智能设备替代了人工。

科技发展离不开电力护航。梅州梅县供电局雁洋供电所结合基地用电需求精准选点,增设大容量变压器,同时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全过程指导、协助果农规范架设表后线路,全力保障金柚种植。

机械化灌溉让金柚喝足了水,既省了人力物力,又实现了增产增收,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引擎”。

在南福村,电力不仅支撑着金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还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在供电所和南福村的通力合作下,农村常见的杂乱无章的线路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该村实现了“田园变公园、农舍变农家乐、乡村成景区”的华丽转身,成为展示乡村美景和金柚文化的重要窗口。

随着金柚公园的出名,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南福村打卡。游客走在南福村的主干道上,视野所及都是整齐的村舍和满山的柚果。

“去年,我们积极响应‘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松乡村示范带建设,对村里的电力设施进行了美化和隐蔽处理,通过线路迁移、加装套管等改造举措,把线路进行整齐规划。”梅州梅县供电局雁洋供电所所长助理钟建祖介绍。

在梅州各地金柚产业园内,柚子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将柚花、柚果、柚皮、柚囊等精深加工,形成了金柚花茶、啤酒、柚皮糖及柚苷等柚类加工产品,让梅州柚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商品乃至文创品的价值跃升。相关数据显示,全市拥有120家柚类商品化处理企业和20条分级加工线,推动梅州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9亿元。

支撑柚果产业链延长的背后,是电网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用电服务的精准到位。针对梅州各类柚果加工企业和农村合作社,梅州供电局各供电所组建“服务专班”,主动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用电规划、设备检修、节能建议。通过“一对一”优质服务,定期走访了解用电需求,细致排查供电线路和设备隐患,同步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宣讲,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发展。

今年5月,蕉岭县新铺镇下南村向梅州蕉岭供电局送上锦旗,致谢其为当地15座电烤房建设提供的全方位高效用电报装服务。

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新铺镇在整合耕地后引入电烤房项目,却一度面临电网容量不足的瓶颈。了解这一需求后,梅州蕉岭供电局迅速联动村委与烟草公司,采用政企联动协同审批、组建电力柔性团队攻坚等方式,将工期缩短近55%,保障15座电烤房在采收季前全部投用。此外,为用户建立专属用电档案,精准消除安全隐患。稳定可靠的电力,不仅使烘烤成本显著降低、烟叶品质大幅提升,助力农户实现收入翻番,更推动了电烤房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的多功能综合利用,为蕉岭特色农业示范带的集约化转型注入绿色动能。

赋能现代产业 供需间畅通“价值链”

“咔嗒”一声脆响,充电枪精准对接,短短70分钟,电动重卡仪表盘上的电量便已注满澎湃绿色电能,再次奔赴粤东运输大环线的繁忙一线。在梅州市丰顺县粤顺重卡充电站内,45把蓝色充电枪如列队卫士,保障着往来粤东运输干线的“钢铁巨兽”高效运转。这一幕,是梅州以绿色动能重塑现代物流血脉的生动缩影。

传统柴油重卡成本高、污染大,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重卡电能替代已成为交通领域绿色转型的关键一环。对于拥有约7000辆重卡、地处粤东环线要冲的梅州而言,这不仅是降本增效的经济账,更是一笔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账。

“我们有180辆电动重卡,已在梅州、揭阳、潮州、汕头建设6个超充站。”粤立充丰顺站负责人说,“仅丰顺站月充电量就达6600千瓦时。”电动重卡零排放、低能耗的优势,叠加政策补贴,迅速打开市场。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充电设施不足、接电难等问题曾是横亘在物流企业面前的现实阻碍。

梅州供电局以“能源消费革命”为支点,主动破局。从今年4月起,供电企业一方面从规划前端介入,推动充电网络布局与城乡配电网规划无缝衔接,打通落地堵点;另一方面,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的专项服务团队,提供从报装到送电的全流程跟踪服务。截至目前,梅州供电局的服务已覆盖全市,助力建成超500公里粤东重卡干线充电网,满足千余辆电动重卡补能需求。截至10月底,已完成6批次“油改电”项目攻坚,82个项目投产送电,接电容量达17.15万千伏安,项目平均提前38.7天送电。

物流的现代化,不止于动力的绿色变革,更在于服务网络的智慧与韧性。电力赋能正从重卡干线,延伸至梅州经济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

在松口镇省级现代金柚产业园——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借助新时代乡村电气化示范村建设的东风,梅州供电局推动建成6座“光伏+仓库”零碳生产仓储链条,电气化清洗、选果、包装、仓储,保证金柚品质,打破金柚产业仓储瓶颈,建成全省最大的柚果销售集散地,助力做强做优金柚产业。在平远、蕉岭等地,该局主动为冷链物流园等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极大解决脐橙、灵芝等当地优势农产品的冷藏保鲜问题。强大的电力让“田头冰箱”成为可能,使其能以最佳品质“走南闯北”、出口海外,实现从收成到收入的价值跃升。

“我们协助解决的不仅是充电问题,更是物流产业升级的底层支撑。”梅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驱动重卡的“绿色动力”,到保鲜农产品的“冷链保障”,梅州供电局正以可靠的电力,精准滴灌现代物流的每一环。未来,该局表示将继续服务国家大功率充电设施战略布局,并深度挖掘货运通道、物流园区及特色产业集散地的潜力,构建更优质的能源服务生态,为梅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畅通内外“双循环”注入不竭动能。

赋能文旅融合 烟火中焕发“新活力”

今年“十一”黄金周,梅州松口古镇再度迎来客流高峰,咖啡馆、文创店、特色小食摊前人流如织,千年古镇以蓬勃生机,成为展现梅州文旅魅力的亮眼窗口。

近年来,松口镇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为抓手,围绕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高标准推进松口古镇保护开发,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与现代活力相互交融。而这火热旅游态势的背后,离不开可靠稳定电力的支撑。

为配合做好松口镇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梅州供电局坚持“因域施策”,在守护古镇风貌的前提下,将电网改造巧妙融入客侨建筑肌理,率先打造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的“松口方案”。

“在设计线路时,我们用了不少巧思。”梅州梅县供电局松口供电所副所长古瑜站在骑楼下,指着头顶的线路介绍,“我们把线路‘藏’在屋檐下,用颜色区分功能,对无法隐蔽的线路则采用与墙壁同色的管道,实现‘隐形’效果。”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电网升级、“三线”整治等举措,供电企业累计投入2万多人次,完成全镇30个村居180多公里的整治,消除安全隐患超1.2万处,优化线路布局13.5公里,新建及改造智能台区68个,让圩镇在“电力十足”的同时,视觉上清爽整洁。

“以前抬头就是‘蜘蛛网’,现在安全隐患没了,大家心情都舒畅多了,游客对我们松口的印象也更好了。”当地店主刘先生感慨道。昔日杂乱的空中管线悄然退场,古镇天际线重归明净。

漫步松口古街,一座极具民国风情建筑风格的“松口南网E站”成为新晋打卡点。它不仅是梅州首个“电力+文旅”融合服务示范窗口,更是一座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走进这幢建筑,一楼古朴的装饰令人仿佛穿越至“下南洋”的繁盛年代,二层是南方电网智慧便民服务窗口,三层为电力行业创新交流空间,顶楼花园则成为眺望古镇的景观台。历史建筑与智慧电力在此共鸣,共同谱写着古镇振兴的协奏曲。

不止在松口,在雁南飞茶田景区、嘉应古城等地,每逢节假日,随处可见供电员工服务景区用电需求的身影。可靠的电力保障,让梅州的文旅资源更具吸引力、夜经济更有烟火气,它既是古镇焕新的“隐形支撑”,也是当地农文旅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正持续为“百千万工程”描绘出更鲜明的民生底色。

数说

●38天

单座变电站平均建设速度刷新历史纪录,电网建设跑出“加速度”

●153座

梅州现有变电站数量稳步提升,电力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

●17.15万千伏安

全面推进重型卡车“油改电”改造项目投产送电,每年可为物流企业节省用能成本1.2亿元

●316.48万千瓦

全市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持续扩容,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南方电网广东梅州梅县供电局松口供电所工作人员在松口古镇开展用电检查,服务当地文旅发展。 金昌毅 摄

■亮点

电网建设

跑出“梅州速度”

2025年以来,梅州供电局坚决贯彻落实梅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支持梅州市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

积极构建新型政企合作关系。3月,梅州供电局积极促成广东电网公司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建设一流电网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服务“百千万工程”与苏区融湾的电网支撑路径,建立高层会晤、日常联络等合作机制,在打造一流电网助力苏区融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用电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合力推动梅州市高质量发展。促成市政府印发《梅州市关于加快电网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8个县区政府签订《推进区域电网项目建设合作协议》,在全省首创“以函代证”举措,项目平均开工时间大幅提前至少9个月。截至10月底,已投产7座变电站,以平均38天新建一座变电站的速度,创下历史电网建设速度新高,梅州现有变电站数量已达153座。

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标准推进大埔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建设,提前建成大埔电厂二期和大埔峡能1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接入系统工程,为大埔新能源消纳及电力外送奠定基础。蕉岭南磜镇、大埔桃源镇成功入选广东电网公司首批五个世界一流山区配电网示范镇,为梅州乡村振兴夯实电力基础。高水平推进城乡电力线路“三线”整治。全面排查1765个行政村供电资产线路残旧及凌乱、电杆残旧、电表箱残旧及“三线”隐患等,累计完成19044项隐患整改,并充分利用配网改造项目资源,积极配合开展存量非供电责任“三线”问题整改,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高效服务梅州特色经济。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巩固深化“三零”“三省”服务,持续推广“六办”举措,助力梅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规格助力建成500公里粤东重卡干线充电网,满足千余辆电动重卡补能需求。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充电产业带动餐饮、维修等配套消费,形成“电力红利”叠加效应,实现物流运输与能源消费深度融合。创新打造“烟叶+特色农产品+光伏”综合利用模式,累计完成512座电烤房相关用电项目,持续深化电烤房“一房多用、多元创收”的可复制推广模式,以乡村电气化助推特色产业增产增效增收。围绕文旅路径精准布局充电设施,累计建成充电站440座、充电枪1525支,实现乡镇全覆盖,助力打造苏区旅游“流量热点”。推动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首创“公司+镇村+农户”三级联动机制,打造“光伏+美丽乡村”样板工程。全市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累计达316.48万千瓦,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通讯员 熊涛 陈晓婷 金昌毅 郭丽燕 肖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能源汽车周报(11月第三周)... 《新能源汽车周报》电子刊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服务部与汽车纵横杂志社联合编辑,每周一发送,如需查看完...
梅州供电局:架起“电力桥梁” ... 作为梅州高质量发展的“电力引擎”,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下称“梅州供电局”)始终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星途广州车展新品齐发,ET5领... 11月21日,以“新科技 · 新生活”为主题的第23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星途汽车携多款重点...
汽车行业分化加剧:谁能率先走出... 日前,多家车企相继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分化...
山西实现低压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 记者11月20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一套覆盖全省11个市、115个县域的低压分布式光伏功率...
成都造!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 11月19日至20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举办建院60周年暨纪念彭士禄院士诞辰百年媒体活动。 记者...
霸王茶姬创始人迎娶“最美光伏二... 近日,关于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和天合光能创始人之女、公司联席董事长高海纯结婚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热...
每周股票复盘:国投电力(600...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国投电力(600886)报收于13.81元,较上周的13.91元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