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张龙汐 通讯员 董卫强 马小川 济南报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初秋的阳光映照出丰收的希望。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的高处眺望,一座承载着能源保供使命与行业革新期待的示范工程正拔节生长。这里是电建核电公司参与建设的全国首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最大调峰电源项目——国能宁夏中卫电厂4×660兆瓦扩建工程施工现场。
驭风沙,踏荒漠。自2024年4月项目开始建设以来,电建核电公司宁夏中卫项目团队秉承“干项目有策划,干工作有标准”的工作理念,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在工程建设大干、快干、实干的热潮中奋勇争先,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新时代“核电铁军”独特印记的崭新篇章。
锚定标杆,缔造精品工程
作为腾格里沙漠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配套调峰电站,也是国内首条以输送沙漠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电力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工程,宁夏中卫电厂扩建项目具有安全清洁、灵活高效、控制智能、管理智慧等技术特点。
“项目竣工后,对促进宁湘两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力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宁夏中卫电厂扩建工程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经理董洪帅说道。回想起第一次到项目场区的场景,他依旧记忆犹新:“这里只有两种颜色——白和黄,白的是冬天厚厚的积雪;黄的则是一望无垠的沙海。”
项目开工伊始,承担A标段3、4号机组主体工程重任的电建核电公司宁夏中卫项目团队清醒认识到:眼前面临的绝非普通的建筑、安装施工任务,而是对管理体系、技术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党建引领的全方位考验。从早期对接业主的战略承诺,到初期项目策划的运筹帷幄,再到中标后迅速组建的精英团队,一场关键的破局之战,在“塞上江南”悄然打响。
管理破局,擘画钻石工程
走进宁夏中卫项目施工现场,喧嚣与忙碌交织:焊丝与钢材碰撞迸发出耀眼的焊花,机器轰鸣声持续萦绕在耳畔,百余名作业人员在呼喊声中奏响了一曲紧张有序的秋季施工乐章。与繁忙的大干场面相比,现场管理的精细化同样令人瞩目。宁夏中卫项目引入网格化区域管理模式,将以往的作业面划分为独立单元,推行“项目有策划、节点有方案、问题有措施”,管理效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在传统火电项目施工中,由于多层级管理导致的响应滞后曾一度是制约履约效率提升的“拦路虎”。宁夏中卫项目部以“六化”管理为抓手,深入推进“穿透式”管理,大力推行管理模式革新,构建起“项目部直管专业”的扁平化架构。
“以施工计划落实为例,过去需经多个层级、数小时沟通的问题,现在通过专业公司经理就可以直达专工,处理周期压缩至1小时内。”宁夏中卫项目部副经理、总工程师侯国健介绍。这种“去中心化”的变革,不仅让指令传递更精准高效,更打破了专业间的协作壁垒——当建筑与电仪施工遇到交叉作业时,问题通过部门内部沟通即可快速协调解决,形成了“一个项目一盘棋”的管理格局。该项目部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找实降本增效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深入查找在成本管控、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初心如磐,燃动红色工程
工程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宁夏中卫项目部坚持“党建+项目”双轮驱动,深入实施“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等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党支部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项目、进工地、进班组、进头脑,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项目问题结合起来,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项目履约新征程。
“青春不仅是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段拼搏奋斗的历程。”“年轻时学会吃苦,才能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场每一次问题解决,都是经验值的‘硬核’积累。”……近日,在宁夏中卫项目部召开的青年员工座谈会上,现场员工们侃侃而谈,分享着参加工作后的真实感悟和心得体会。
宁夏中卫项目部通过“新员工现场轮岗”“导师带徒”等机制,促使年轻技术员深度参与工程方案编制、施工现场管理等关键环节,让他们在各个工序中崭露头角。党支部更是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血脉,以旗帜引领方向,以信仰激荡力量,为新时代电建青年厚植发展沃土。
黄沙退却处,绿电赋能时。随着工程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钻石工程的拔节而生,更是一个项目团队在变革中勇闯新路的信心和决心。这是宁夏中卫项目部的“破局之道”,也是电建核电公司的建设者在绿色低碳能源建设领域迈向更高台阶的信心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