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25能源转型大会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开幕。本届大会主题聚焦“加快企地协同创新,共谋绿色转型发展”,内容包括一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两场重点活动、一场技术交流活动、六场专题会议,同时设置了能源谷参观、项目路演、闭门交流会等多样化主题活动。
开幕式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全球能源转型报告(2025)》。《报告》指出,2014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速持续高于碳排放增速,呈现出碳排放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已从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转型为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出口国。
昌平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晓东发言并发布《2025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总结了能源谷发展基础和优势、先进能源产业发展状况、人工智能赋能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先进能源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是昌平区第一大主导产业,这标示着能源谷充分的产业承载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次大会还设置了技术交流活动,邀请15家企业在室内外集中展示技术成果。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将其重点研发的新能源技术以沙盘形式带到展厅。“我们能够提供完整的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储气库工程方案,该技术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后存储在地下,待用电高峰时再通过空气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就像提供了一个超级充电宝。”该公司生产管理部高级主管侯乃贺说。
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无人驾驶机器人,成为室外展区的一大亮点。据产品总监魏陈介绍,这款应急救援机器人是救援人员的“得力替身”,可替代人力进入最危险的灾害核心区执行伤员转运任务,最大限度保障救援人员安全。而另一款全国首台防爆型无人驾驶机器人,则精准破解了井下辅助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它设计了自动驾驶、智能跟随和遥控控制模式,能够智能地“随行”于矿工,为矿山无人化运输提供高效可靠灵活的解决方案。
据悉,本次大会还将举办多场重点活动和专题会议,更加注重深化企地合作,加快协同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