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巨型充电宝”撑起新电力革命
创始人
2025-09-20 12:02:26

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面临深刻变革。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非化石能源逐步迈入主导的新阶段,谁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

9月17日,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召开,全球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储能产业在新历史阶段的发展路径。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增长近30倍,相当于给新型电力系统配上了“巨型充电宝”,为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2025世界储能大会。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储能是能源开发利用与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在解决能源波动性、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空间。”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指出,希望加强统筹协调,把促进能源转型与发展好、利用好储能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储能制造业,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110GWh,储能客户及合作方遍布全球,截至目前,储能产品已在全球超过2000个项目中落地应用,覆盖各类严苛环境和极限工况。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储能电池和系统的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的90%和70%以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说,今年初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标志着中国储能产业已经进入了全球市场化的新阶段。

“‘十五五’期间,能源电力发展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风光新能源将成为装机增量主体,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28亿—30亿千瓦。”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明预测。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19.8%。胡明同时指出,“十五五”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期。能源电力发展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达到50%以上。

不过,大规模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仍面临核心挑战:新能源的不可控性,这一问题制约着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高安全长时储能是提升新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关键。”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直言。

储能大会展示区一角。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如今,长时储能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业界认为,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锂电池能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主要因其擅长8小时以内储能,这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储能需求。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分析:“未来十年,解决新能源消纳及顶峰问题,日调节(8小时储能)仍将是主体需求。从实践与技术层面看,锂电池在各类储能技术中经济性最优;预计到2035年,日调节类长时储能仍将以锂电池为主。历经产业应用中的多次试错与迭代,锂电池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备技术经济性持续提升的空间。”

为弥补长时储能领域潜在短板,企业与科研机构已开启多元技术布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苏春梅透露,将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孔隙型压缩空气储能、多种高温长时储热等技术,推动储能与油气、新能源业务的深度协同。

储能产业的崛起,一边是机遇,一边是挑战。

从机遇来看,能源行业的转型为储能创造了广阔空间。苏春梅指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已从简单替代转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这既是能源行业转型的必然方向,也为储能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二级巡视员慕颖也表示,储能等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长,渗透面广,带动性强,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从挑战来看,产业扩张过程中需警惕“无序发展”。曾毓群提醒,要实现储能高质量发展,需守住四大核心:坚守安全底线、构建真实可信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零碳未来为目标推动储能创新。

储能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突破与产业规范是重要基础,构建全新产业生态更是推动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提出,应推动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与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的深度融合。储能产业生态通过“四网四流”融合与AI技术赋能,正重构能源与交通体系的底层逻辑。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与经济收益,更在于推动人类社会向低碳、智能、韧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全球协作,释放储能作为“能源革命核心支撑”的巨大潜力。

AI技术正是推动储能生态升级的核心动力,让储能这个“巨型充电宝”实现智能化。

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工商储解决方案负责人邓锦杰描绘了储能智能化的“三步走”发展路径:第一步是单一场景的智能优化,如单个园区、商场、工厂等;第二步是布局区域性应用场景,比如区域虚拟电厂,提供区域性的负荷聚合服务;第三步则是终极目标——实现表前(电网侧)与表后(用户侧)储能的统一调度,构建真正的“源网荷储”互动电网。

来自全球顶尖的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主办方供图

不仅如此,AI还为储能与其他领域的协同打开了新思路。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振国从算力与电力协同角度提出新思路。他指出,面对AI大模型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可通过AI调度非实时性算力需求、灵活调控控温系统,实现算力系统节能降耗,推动算力与电力的协同发展。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院长郑志锋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将重塑新型储能产业。”而这一重塑,离不开产学研资源整合、核心算法研发,更需要制度与生态的支撑。

随着技术成熟与生态完善,储能产业正从电网侧、电源侧逐步延伸至用户侧,形成完整的市场闭环。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园区事业部总经理王冰提出“电动汽车是带着轮子的储能单元”,并分享了用户侧的创新实践:通过聚合充电桩、光伏、储能等分布式资源,构建“微电网+虚拟电厂”体系,参与现货市场、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在广东、山东等地,峰谷价差已达0.8元甚至1元以上,用户侧储能经济性明显提升,未来虚拟电厂将帮助用户实现“充电不花钱,放电还赚钱”。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指出,未来电力系统将高度依赖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是保障系统灵活性的关键,需通过技术创新完善调度规划制度与市场机制,让其成为电网侧、电源侧、负荷侧的重要灵活资源。

从“规模领跑”到“质量引领”,储能这一新型电力系统的“巨型充电宝”,正成为新电力革命的核心支撑,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新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幸福讲堂老刘、学梦起航大讲堂老...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幸福讲堂老刘、学梦起航大讲堂老...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深圳市居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惠创...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深圳市居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惠创...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深圳市居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惠创...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深圳迎宾品牌发展有限公司黔酱臻...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深圳市居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惠创...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深圳市居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惠创...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深圳市居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惠创...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深圳迎宾品牌发展有限公司黔酱臻...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