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资源优势与能源产业扎实基础,铜山竞逐新赛道,向“新”而变,向“绿”而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园区是绿色转型的核心载体。铜山以绿色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生态重塑,形成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在徐州丰车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依托5.2万平方米屋顶光伏板与200千瓦时分布式储能仓,园区构建起“光伏+储能”的微型电网系统,预计年发电量可达680万千瓦时。该微电网项目运行首年,有望减少标煤消耗2800吨、减排二氧化碳7400吨。
传统产业园区的绿色蝶变同样亮眼。马坡镇围绕“四链融合”,积极打造“低碳”玻璃产业园,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等技术,日用玻璃产业园已全部完成窑炉改造,助力园区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玻璃产业提档升级。未来,园区还将建成高端玻璃制品生产线、高标准厂房等,同步规划屋面光伏电站、自用储能电站,进一步推动园区能源供给低碳发展。项目建成后,将助力马坡镇建设日用玻璃产业集聚中心。
近年来,铜山区牢牢把握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紧盯行业前沿,深挖产业潜能,推动能源结构向“新”而变,产业升级向“绿”而行,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已形成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科技型企业脱颖而出,广识电气在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行业第一;中矿大传动的超大功率电力传动控制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系数精工的大尺寸风电轴承技术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此外,新电高科、协鑫太阳能材料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核心企业,更带动铜山区新能源电力产业实现跨越式崛起。
目前,铜山区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链上游集聚了先导微电子、普达特、奥谱佳测等新能源设备制造商;中游拥有中润新能源、卓曜新能源、常州常电光伏电池、华辰变压器电力装备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工商;下游则集中江苏聚能换电、淮海机电电池组等电池终端企业,以及淮能光伏等太阳能电站建设运营商、昂内斯电力等检测运维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产品与服务覆盖领域持续扩大,为铜山区抢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机遇奠定了基础。
以双碳智谷、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园等为创新载体,铜山区已集聚新能源领域人才团队19个,其中包括2个院士团队、7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团队,形成“电池、电机、电堆、氢能催化、碳捕获”等创新研发方向。目前,已培育规上科技企业11家,研发投入达到2亿元。搭建起一批科创载体,钒钛液流电池、节电制氢技术、硅碳负极新材料、钠硫电池正极材料、新型固态电池等一批前沿性、颠覆性科研成果正加速转化,为铜山区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来源: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