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安徽长丰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将人才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全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体系,为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围绕产业精准引才,打造人才“强磁场”
在长丰,引才从不是冰冷的数字统计,而是一场场“双向奔赴”的温暖遇见。工作人员常走进比亚迪合肥基地、中创新航的车间,和工程师唠家常、跟生产线员工聊需求,精准掌握人才需求,建立动态信息库,发布紧缺人才目录,把企业的“人才清单”变成精准的“寻人启事”。
“心有梦·就长丰”校园招聘会上,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原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需要土木工程专业!”入职不久的彭同学至今记得那场改变人生的招聘会,“长丰的政策像一束光,让我果断换了赛道。现在每天接触前沿技术,成长速度比想象中快太多了!”
牵手全省职业院校,长丰让学生们“入校就像入企”,毕业就能稳稳接住岗位的“橄榄枝”。自2022年起,650多场“长聚英才·丰创未来”引才活动像一阵阵春风,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引来12万余名人才,让这里的创新土壤愈发肥沃。
围绕培育创新机制,构建人才“孵化池”
为契合产业高速发展需求,长丰积极推进“订单式”“定制化”人才培养。为让人才快速“上手”,长丰化身细心的“培育者”,量身打造成长计划。比亚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技师学院共建实训基地,40多个订单班、冠名班就像一个个“人才孵化器”,2800多名学生在“工学交替”中,把课本知识变成了能拧动螺丝、调试设备的真本领。
依托县内教育资源,长丰联合安徽汽车工业学校,开设零部件装调、汽车质检等28类专项培训,5300多人在这里学到了“看家本领”。职业技能竞技赛场年年角逐激烈,叉车司机、焊工、车身修理工们同台比拼,1500多人次在赛场上亮出绝活,不少人凭着一身技艺,从“新手”变成“老手”,从“老手”成长为“能手”。
强强联合,汇聚智慧,方能开启长丰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篇。4月底,上海交大—长丰县“新能源汽车未来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通过政府搭台、多要素对接,进一步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金融链的深度融合,为建设合肥(长丰)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凝聚了更大合力、注入了更强动能。
围绕服务优化环境,营造留才“暖心巢”
“留住人,更要留住心”,这是长丰留住人才的暖心秘诀。在企业聚集的区域,1500多套人才公寓加速推进、即将交付,让人才不用再为“住哪儿”发愁;“长丰天使基金”“人才科创贷”像一双双有力的手,帮有想法的人才把创新点子变成现实;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政策,更让有能力的人被看见、被认可。
在下塘新能源汽车城,人才服务驿站里的三位“人才管家”亲切地等待着每一次问询求助。项目申报、政策咨询,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找他们,都能一站式解决。“长相聚”品牌活动更是把温暖送到人才身边。定期体检守护健康,国情研修开阔眼界,节日慰问带着浓浓的牵挂,百场活动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才在长丰找到“家”的感觉。
如今,外卖、快递、公交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多重服务配套,在下塘新能源汽车城随处可见、串珠成线。“在下塘新能源汽车城工作生活,不输城区。”一位在合肥比亚迪工作的老西安人说起这事,满是感慨,“在合肥主城区还没开几家的网红凉皮店,竟然在长丰下塘‘水灵灵’地开了安徽县域首店,在公司旁就吃上了正宗的家乡味。”
当下的长丰,不仅有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95万辆整车年产量的“硬实力”,更有让人才暖心的“软环境”。未来,长丰将继续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让更多人才带着梦想来到这里,和长丰一起,见证一座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扬帆起航。(长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