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总台记者赵巍 王晓旭 韩志峰)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深远海正在成为海上风电发展的“新蓝海”。融媒体节目《蔚蓝新机》采访团队日前在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广东省阳江市采访时了解到,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趋近饱和,海上风电产业加速向深远海领域进军。台风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机遇。
日前,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面对这个西北太平洋的“风王”,在离岸70公里左右的深远海,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还有成排的固定式风力发电机,牵动人心。
晴空下的“明阳天成号”
《蔚蓝新机》报道组来到“明阳天成号”采访拍摄
“明阳天成号”副总设计师、明阳集团漂浮式特种技术创新中心系统总工程师周名军在台风过境期间,实时监控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的风机各项数据。尽管这个风电场已经在好几次超强台风的考验下都安然无恙,周名军依然珍惜这次获得实测数据的难得机会。周名军说:“‘桦加沙’比去年的台风‘摩羯’离我们的机位更近。这次考验比之前都要大一些。”
“明阳天成号”副总设计师周名军讲解发电、抗台风原理
有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海上风机转一圈就能发25度电,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风浪越大,发电越多”。对于海上风电企业而言,“风”就意味着资源和收益。因此在很多时候,当台风来临,其他人都在忙着做防御准备的时候,周名军却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周名军介绍:“夏季没有台风的时候,海面上基本没风。台风来了,风速又大又稳定。我们的风机有控制风速的装置,一般到每秒25米风速才会停机。台风过境前的这段时间,它是可以很好地利用风资源发电的。那段时间非常宝贵。”
然而,具有极端性的台风天气,是一把双刃剑。风王“桦加沙”预警发布后,明阳集团青州四风场集控中心随时待命,在风速超过每秒25米时,关停风机。
此时此刻,确保海上风电平台作业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最为重要。广东阳江滨海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梁永家说,台风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机遇。他说:“每一次有台风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及时发布应急响应。无论海上装运,还是在海上平台施工作业的人员,都被要求回来上岸避风。这也是为了保障海上风电的运行安全。海上风电推动了我们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在装备制造这一块,我们核心产区已经投资400多个亿,年产值也非常高。”
广东阳江滨海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梁永家(左)接受记者采访
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趋近饱和,海上风电产业加速向深远海领域进军。据统计,全球超过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都蕴藏在水深超过40米的海域,而我国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至4倍。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王凯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王凯认为,开发深远海的漂浮式风电是我国能源战略需求和达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解决沿海城市用电高峰期的电力缺口,还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王凯说:“深远海的风更大、更稳。很多时候风况都能达到额定的情况,可以让年有效发电量有比较大的增长潜力。我们通过气动、水动控制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可以保障风机在台风区极端海况下生存性的同时,也能保证发电量的高获得性。”
向海洋要生产力、在蔚蓝中寻得发展新机遇的探索与成效——融媒体节目《蔚蓝新机》呈现各地如何做好“海”的文章。系列音频报道在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环球新财讯》早中晚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并在总台云听客户端同步播发;短视频和图文报道在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频客户端、央广网同步推出;系列专题片将在上述总台新媒体平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