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分论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交流会”在重庆科学会堂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车路云一体化行业产教共同体、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主办,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交通大学、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技术创新中心、西部道简(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全国机械行业(西南)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协办。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西部智车(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德聪担任主持人,为交流会拉开序幕。会上,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曹飞从行业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赛力斯集团战略规划总监张有洪从企业实际出发,分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期待通过产教融合缩短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指出,教育必须紧跟产业变革步伐,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技术前沿,培养模式必须对接企业真实需求。他特别强调要推动“课堂即车间、课题即项目、教师即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揭牌仪式(学校供图)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委员会”揭牌仪式在现场举行。该委员会的成立,不仅精准填补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化合作的空白,更标志着领域内产教融合从短期项目合作,向系统的长期常态化运作深度转型,为行业人才精准供给、高质量输送筑牢了制度根基。
在主旨报告环节,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校长杨志刚担任主持人,五位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产教融合的思考与实践。其中,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院长程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智能网联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该校在智能网联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果。
据悉,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承办单位,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积极响应“数字重庆”建设战略部署,聚焦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核心需求,系统构建了覆盖数字教育、数字制造、数字建造的三大数字生态育人体系。这一布局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教学生态,推动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三大生态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底座,纵向贯通“理论教学—实践实训—技术研发”全环节,横向覆盖重庆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数字化育人矩阵,实现“产业需求在哪里,育人方向就跟到哪里”。尤其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该校充分发挥数字制造生态体系优势,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将最新技术标准、核心工艺流程、真实应用场景深度融入课程设计、实训项目与研发课题,让人才培养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刘鹏)
下一篇:以创新驱动为能源转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