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轻量化需求持续增长,推动铝合金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0月1日从位于扬州西郊仪征陈集镇工业园区的江苏雄鑫铝业有限公司获悉,该企业实现从传统铝棒制造厂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引领者的转型升级,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成功用在大牌新能源车的“骨骼”上,企业由此完成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介绍产品
步入雄鑫铝业行政楼一楼大厅,这里陈列着铝型材产品与核心零部件,一个个航空级铝型材、流线型铝型材、超轻合金铝型材、无人机零部件,诉说着雄企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历程。走进车间,一根根经过精密计算不同尺寸的圆柱状铝棒经过加热、挤压、淬火、拉伸、裁剪、时效等复杂工序,最终变成不同规格的高强度铝型材,这些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与车身框架的“核心骨骼”。
超轻铝型材
“我们试制成功的这个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体可不一般,它重量轻、散热好、减震降噪、电磁屏蔽特性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企业负责人丁梅说,为攻克挤压工艺难题,技术人员要经过数十次尝试和改进。
据了解,2023年5月30日,扬州首例科技型重大项目——雄鑫铝合金构件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在此过程中,仪征市镇两级代办团队全程护航、高效服务,为企业规模化生产赢得宝贵时间。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万吨铝合金构件的生产能力。针对企业生产技术需求,陈集镇科技人才条线积极对接高校资源,牵头组织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学院等高校教授进企调研、为企纾困;向上争取长三角国创中心科研资源,输送技术指导十余项。
产销两旺
陈集镇党委书记丁虹娟介绍,政府通过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优化资源配置,鼓励雄鑫铝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推动其从单一铝加工向材料研发-精密制造-终端应用全链条升级,最终形成以龙头企业为节点的产业集群。
记者采访时,看到企业生产的铝型材被一个正方形的包装箱包裹,正在大量出货,即将发运,包装箱里的产品,是为比亚迪海豹电动汽车生产的电机壳。“铝合金材料相比钢和铸铁能减轻40%-60%的重量。我们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让铝型材减重效果得到提升。”丁梅介绍,简单来说,雄鑫铝业就是专门为新能源汽车打造骨骼和铠甲的企业,使用的材料是既轻便又高性能的铝合金,通过不断创新研发,填补了轻量化高端铝合金材料领域的空白。
智能控制
近年来,铝加工业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行业严重“内卷”。在雄鑫铝业看来,只有科技升级、产业创新赋予铝产品更高附加值,方能突破行业“内卷”。丁梅告诉记者,在新形势、新业态背景下,企业在深加工、轻量化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凭借品质与服务的双重保障,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同时,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实际需求,定制化开发产品,逐步打开市场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跟踪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军用等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新产品,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雄鑫铝业总经理徐亚楠说,未来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在高性能材料和挤压技术领域不断推出轻量化与安全性并重的高质量产品。通讯员 赵磊 齐艳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