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水电工程惊动全球?西藏崛起暗藏战略水源,清洁能源链撬动南亚格局!
青藏高原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破声,一台重达2300吨的盾构机像钢铁巨兽般啃噬着岩层。这不是普通隧道工程,而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地下厂房施工现场——一项砸下1.2万亿元、装机容量抵三个三峡电站的超级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依托于将“截弯”的思维颠覆了传统的水电发展模式,开启了水电的新发展之门!
通过巧妙的“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黑科技,工程的最大亮点就体现了出色之处。其中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段仅5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天然的落差高达2230米,比三峡最大落差的1800米还猛三倍,实属罕见。
借助直接将30公里的江水引入隧洞的方式,将原本的天然河弯绕过了,将江水直接引向了发电机组,从而使得了水的能量的利用率大大地飙升到了85%以上。
由此可见早就把这玩法在锦屏二级水电站的试验中都摸透了,如今的技术也都更趋成熟了,甚至盾构机的掘进速度都达到了每天40米的惊人之处,更为之的是把地下厂房都深埋了200米这样高的抗震设计直接就参考了核电站的标准了。
可怜的清洁能源的背后就藏着一套高超的军事级的调度系统,不由让人感慨其“清”“洁”多么假的面目啊!
尽管这是一套 seemingly 平常的民用工程的系统,但其后台的控制系统却别具一格,甚至可以说比某些军事的指挥中心都要“硬核”了。
但令人不得不感慨的是,中央的这套“防火墙”在2024年的演练中都能顶住了每秒50万次的黑客攻击,甚至还能将对手的“黑手”给打回了原形,足见其所采取的量子加密通信的防护措施的威力了。
凭借对特高压的输电线路的不断的改进,例如将钢芯的铝绞线都掺入了稀土的元素镝中使得其导电率都拔高了12%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初步的用到高超音速的导弹的热防护层上。
随着电力外送的损耗压力逐渐降低至1.2%,就意味着我们将在48个小时内就把西藏的绿电送到3000公里外的长三角了。
西藏经济从“输血”变“造血”
其对西藏的经济生态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持久的、广泛的、多方面的影响,不仅改变了西藏的经济面貌,也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开启了崭新的局面。
这样一栋大型的风电场的建成就能为3亿人带来一个全年的电力需求,不仅如此,其光卖电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将达到20亿元左右,为西藏的财政增添了新的亮点。
这一个数字的概念就相当于西藏2024年的全年的财政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二的程度了,以后西藏的发展就不用完全依赖于中央的转移支付了。
通过这项巨型的基础设施的落地,不仅能在建成的前期直接为当地就业创造10万个岗位,更将在运营期带动西藏的20万人都能“端上这碗饭”!
在廉价的电力的大量投入背景下,一批以高耗能为特征的产业如电解铝、数据中心等也纷纷来到这里,将过去根本运不出去的矿产都就地加工了,一地就让产值翻了个跟头的翻番。
战略水源成国家安全筹码
以其庞大的库容——200亿立方米的水量就可将三峡的三分之二给淹没了,可不仅仅是发电用的了。这样一旦遇到华北地区的干旱就可将该水库的60亿立方米的水都调到华北地区,根本不用再担心华北地区的干旱了。
唯有那些对国计民生的“脉搏”有着更深的触摸、对全民生存的“命脉”有着更大的把控力的人,才能在危急时刻“看得更远”如今的“一水之隔”已经不再是地理的界限,也不再是经济的界限,更不再是政治的界限,只要一旦沿海城市的淡水供应被掐断,这套水利系统就能对3.5亿人基本的生存需求做到“全民皆水”般的保障了。
可见印度那边一直在对中国的下游发泄对水的不满,但当我们从数据的角度去看却发现:中国境内的用水只占了全流域的0.3%,而印度的80%的水源都靠本地的降水就能完全满足其下游的水的需求了。
凭借对阿萨姆等多个大中型水库的充分发挥,未来不仅能有效地调节下游的洪水,降低每年的20多亿美元的洪水损失的4/5以上,也将大大改善了阿萨姆等地的农业、水能、航运、渔业等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于改善当地的生存环境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上一篇:陕西新能源汽车“疾驰”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