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速度崇拜的恶果
创始人
2025-10-19 10:02:53

文 | 沈素明

在过去五年,如果说有一个概念可以概括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所有激情、所有狂热及资本涌入,那一定是——速度。

这不是一个形容词,它已经成了这个行业的信仰。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速度崇拜是全方位的:车造得快,也跑得快。从电池到芯片,从工厂到资本市场,所有人都相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但任何一个产业,当速度被奉为圭臬,成为压倒一切的价值尺度时,其必然会透支的,是安全信任。而这,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恶果。

注意了,这不是技术路线的争论,而是商业模式的审判。我们必须把这种对“快”的无度追求,从光鲜的技术进步中剥离出来,放到人性规律工业伦理的框架下,重新审视。

在汽车工业的历史上,高性能始终是少数人的游戏。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它们的零百加速数据不仅是技术的炫耀,更是阶层、能力和准入门槛的象征。

然而在今天,20万级的家用新能源车,用着2.3秒破百、3秒破百的数据,将百万级超跑的性能,无偿、无条件地下放到了每一位C1驾照持有者的手中。

这是一种对驾驶权力的透支。

权力来了,但责任能力却留在原地。

再深入一点,这种瞬间爆发的极致动力,对人机交互系统形成了硬性挑战!

普通人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大脑和身体完成识别决策执行(刹车)的整个流程,需要大约0.75的反应时间。在传统燃油车世界里,动力的输出是渐进的,有一个缓冲期。但在新能源车瞬间大扭矩面前,这个缓冲期几乎为零。一脚电门下去,就是即刻的速度。

如果驾驶者在城市交通中,因为分神或误踩(比如把加速踏板当成刹车),留给他们的就是“一步到位”的失控。这种人机界面的匹配失衡,正在制造大量的“技术性”事故。

这种速度带来的风险,不再是驾驶者个人的事。它被彻底地投射到了混合交通流中。城市道路上有电动车、自行车、行人和老年代步车,它们的速度在10-40km/h。一辆2秒破百的车,在它们身边完成变道和超车,留给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是瞬间发生的、无法反应的危险

关键在这里:我们的监管和培训体系,还停留在1.6L排量车设计的时代。C1驾照通吃一切,没有动力等级限制,没有高性能车的额外培训。性能的激进与规则的滞后,正在共同编织一张巨大的安全漏洞网。

如果说“车跑的快”是性能的激进,那么“车造的快”则是商业模式的短视

任何一个严谨的工业品,都有其必要的时间成本。传统车企一款新车,从立项到量产需要57,大量时间用在了安全、可靠性、极限工况的验证上。

而在新能源车行业,18个月的量产周期成了常态,甚至成了融资和估值的竞争指标

那问题来了,这些被压缩的时间,是从哪里挤出来的?

它们不是通过革命性的效率飞跃,而是通过流程上的偷工减料。最容易被砍掉和压缩的,就是那些在财务报表上不产生直接价值的环节:安全测试和长期可靠性验证。

你细品,高性能车的测试,需要对电池热管理、高速稳定性、极限制动性能进行海量的、耗时的验证。在18个月内完成这些,几乎是一个工业悖论。当某品牌高性能版,连续加速几次后,电池就会启动过热保护,从而导致性能大幅下降时,这暴露的不是产品缺陷,而是对产品成熟度的跨期透支

更关键的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快。

为了抢占市场和融资窗口,车企将未完成的软件、未验证的算法,装进了高性能的车中,然后承诺功能“持续OTA推送”。消费者被异化成了企业免费、且承担风险的Beta测试员。

你想想看,智能驾驶需要数百万公里的真实道路测试和极端场景验证。当车企在追求快速上市时,他们交付的不是一个成熟的科技产品,而是一个还在不断完善中的半成品。

造得太快,不是为了制造更好的车,而是为了制造更高的估值。这是一种资本逻辑驱动下的商业短视,它将未成熟的风险性,通过“期货”的方式,转嫁给了用户和公共道路。

车的快(性能越界)和造的快(测试不足)叠加在一起时,危险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高速度+不成熟的智能驾驶系统,是行业最大的风险点。车速越快,系统误判后留给驾驶者的接管时间越短;系统越不成熟,误判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是在用高风险的概率去赌低概率的成功

更可怕的是,车企的营销话术,是催化剂。

他们通过宣传片中“双手离开方向盘”的镜头,通过“全场景智能驾驶”的描述,刻意地将消费者对“智能”的期望,引向了“自动”。这种营销上的刻意模糊,成功地将驾驶责任从车企身上,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

事故一旦发生,车企可以迅速拿出免责条款,指出用户未遵守“双手不可离舵”的提醒。

这种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营销过度,而是一种高明的风险转移策略。它利用了人性的懒惰和对科技的盲目信任,将未成熟的产品风险,转化为用户操作不当的个人责任。

这种对安全信任的透支,正在塑造一种病态的行业文化:所有人都只关注短期内的市场份额和融资窗口,而没有人愿意慢下来把底层的安全和可靠性做好。

最终,谁来买单?

不是只有出了事故的消费者,还有整个社会的道路安全成本,以及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

这种恶果,正在以比加速度更快的速度,侵蚀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根基。

停一下。我不是要否定技术进步,也不是要否定电动机带来的高扭矩。速度本身不是坏事。

问题在于,行业将“速度”这个工具,异化成了“速度崇拜”这个病态的文化。

速度崇拜的特征,就是把速度当成唯一的价值尺度,并忽视所有的配套和制约。

我们更进一步,真正的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制衡之上的。你享受了速度的权力,就必须承担对应的责任和能力要求。

·车造得快,必须有更严格的第三方强制测试更严厉的退出机制来制衡。

·车跑得快,必须有高性能车的进阶驾照体系和更高昂的责任成本(保险费率)来制衡。

而我们呢?

给了用户超跑的性能,却没有给他们超跑的培训;

给了车企互联网的速度,却没有给他们工业品的严谨。

这才是核心。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速度的最终意义,在于它能创造出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的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了炫耀和抢跑。

当一个行业的所有参与者——资本、车企、媒体、甚至消费者——都在比快,没人愿意慢下来把安全做好时,恶果就是必然的

造车快不是竞争力,造得安全才是。

车跑得快不是卖点,驾驭得了才是。

如果这种速度崇拜的文化不被遏制,那么下一个事故、下一个品牌暴雷、下一个维权,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必然的恶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俄称扎波罗热地区能源设施遭袭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1月15日,俄方任命的扎波罗热地区负责人巴利茨基在社交媒体平...
2025东南亚绿色能源应用技术... 近日,为期15天的2025东南亚绿色能源应用技术培训班在昆明理工大学开班。来自泰国、缅甸、菲律宾、印...
助巡检员节省一半时间 电力巡检... 【深圳商报讯】(记者 罗凯燕)在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上,综合能源央企华润电力携智慧化运营核心成果亮相5号...
河南新添新能源汽车领域 国家级... 本报讯(记者 李爱琴)11月15日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我省申报的国家计量人才实训中心(新能源汽...
每周股票复盘:云煤能源(600... 截至2025年11月14日收盘,云煤能源(600792)报收于5.36元,较上周的4.63元上涨15...
每周股票复盘:安孚科技(603... 截至2025年11月14日收盘,安孚科技(603031)报收于40.28元,较上周的40.86元下跌...
每周股票复盘:三峡能源(600... 截至2025年11月14日收盘,三峡能源(600905)报收于4.28元,较上周的4.32元下跌0....
锚定高标准落实 谋划新发展格局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11月13日,中国水利电力物资上海有限公司浙江...
华电河北新能源:党建引领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骨干力量”,并围绕其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
每周股票复盘:恒盛能源(605... 截至2025年11月14日收盘,恒盛能源(605580)报收于38.39元,较上周的40.02元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