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许多堆积在港口的中国货物成为关注的焦点。据称,这些货物已经滞留超过三天,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作为俄罗斯黑海沿岸最重要的能源和贸易枢纽,新罗西斯克港的瘫痪是否会影响中俄之间的“黄金通道”呢?
9月24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局使用无人攻击艇成功打击了新罗西斯克港的石油装卸设施,这些设施的瘫痪导致了港口的关键设施停运。新罗西斯克港每天处理大约200万桶原油,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原本是通过油轮运送到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港口上停滞的中国货物,包括广东的家电组件、浙江的轻工业产品和黑龙江企业采购的俄罗斯农产品原料,都因码头作业停滞而无法发运。对于熟悉中俄贸易的人来说,新罗西斯克港在两国合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罗西斯克港位于黑海东北岸,面积达81平方千米,其地理位置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相近,是俄罗斯唯一一个能够稳定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航线的“南大门”。这里的油气输送管道,如同血管般连接着西西伯利亚油田和里海油田,年吞吐能力高达上亿吨,其中四分之三为原油。新罗西斯克港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咽喉”,对中国而言,通过这里转运货物相比绕道波罗的海,航程节省近30天。2024年,通过该港口的中俄贸易额将占到两国海运贸易的12%。
然而,现在港口设施的瘫痪,意味着这一“快捷通道”突然中断。有人可能会问,俄罗斯那么大,难道没有其他港口可以替代?
其实,俄罗斯的其他港口并不能弥补新罗西斯克港的作用。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港虽终年不冻,但航运开发程度较低,且该市人口仅29万,无法支撑大规模货物转运。西边的圣彼得堡港在冬季由于冰封和防洪问题,运作效率低,而且它被多个北约国家包围,军事和民用货物转运都受到限制。东边的海参崴港虽然是太平洋最大港口,但距俄罗斯欧洲腹地较远,而且冬季部分水域结冰,运油到中国东北的成本较高。
因此,新罗西斯克港的“不可替代性”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是重要的能源出口港,也是俄罗斯在黑海的备用军港。由于塞瓦斯托波尔港存在国际争议,俄罗斯军方已将部分物资转运至新罗西斯克港。此次袭击不仅影响了能源出口,也影响了俄罗斯的黑海防线。
对中国而言,直接影响已经显现。滞港货物每一天都在增加仓储费用。例如,如果一批价值800万元的电器组件被困在港口,每延迟一天交货,就要支付1%的违约金。假设滞留三天,损失将达到25万元。此外,尽管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一半通过管道运输,但海运部分中,新罗西斯克港占据了35%。短期内的断供可能会导致部分炼油厂原料紧张。
不过,大家不必急于做出“贸易崩盘”的判断,中国早已为此做出应对准备。今年5月7日,黑龙江同江水运口岸东部作业区的明水期轮渡正式投入使用,新的“龙渡004”船只能在半小时内将390吨货物运送到俄罗斯的下列宁斯阔耶口岸,年运输能力达到60万吨。此外,中欧班列已经开通了经哈萨克斯坦至俄罗斯的货运线路,北极航线的“破冰船货轮”组合也在测试中。今年上半年,经过摩尔曼斯克港的中俄货物量同比增长了40%。
更重要的是,中国外交部一直强调“保障民用基础设施安全”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这为推动货物转运提供了外交保障。长远来看,袭击事件可能会加速中俄贸易的“抗风险升级”。俄罗斯已宣布提前启动摩尔曼斯克港的扩建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将年吞吐量提升至1.2亿吨。中国企业参与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也在推进中。
总体而言,虽然新罗西斯克港的受袭对中俄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这只是两国贸易长河中的一小波。由于俄罗斯港口受制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制约,中国正在通过“多条腿走路”的策略,将贸易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滞港的货物最终将会被转运,而此次事件的发生,也许会促进中俄贸易通道的进一步升级,使两国的经济合作更加稳固。
下一篇:电力施工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