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李未来 北京报道
图 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官方公众号
硅料“收储”传言让光伏行业震荡不安。
14时37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官方公众号上紧急辟谣:“当下,协会和行业内各企业正一道努力,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网络流传的小道消息均为不实信息,望请各位注意甄别,慎重决策。协会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妄图通过造谣抹黑、恶意做空光伏行业牟取利益的恶劣行为,我们将与之斗争到底。”
晶澳科技方面否定了此事,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始终坚定看好并充分相信,光伏行业反‘内卷’的相关政策必将落地实施,并将积极支持和配合平台的各项工作。我们真诚期待并支持收储平台能够顺利建立并发挥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平台的具体落地实施过程中,仍需各方协同,共同克服一系列现实挑战,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1月12日晚间,晶澳科技发布澄清公告:“公司董事会秘书未在任何内部或外部会议上发表过网传言论。相关内容系网络谣传,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公司及行业声誉。”
“收储”始末
10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播放的《经济半小时》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他和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都沟通过,十余家硅料头部企业签字,搭建联合体,整合硅料产能。
此事便是光伏行业广为人知的硅料“收储”事件,试图通过搭建硅料平台公司来统一管理和控制硅料整体产能。
运瓴能源(上海)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硅料‘收储’类似于蓄水池,稳定硅料的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从而稳定整个光伏产业链价格,最终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自2022年年底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落千丈,从最高30万元/吨一度跌至今年上半年的3.8万元/吨,供需失衡、产能过剩是导致这一切的“元凶”。2024年以来,从政策到行业、企业层面不断求变,希望通过协同、共识来对抗“价格战”。
2025年7、8月份,光伏行业反内卷声势空前,工信部召集14家光伏行业企业举行座谈会,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6月27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多处约束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完善。
“反内卷”颇有成效,8月以来,多晶硅价格明显反弹。以n型复投料为例,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8月初其价格为4.04万元/吨,11月初则涨至5.32万元/吨。
光伏概念股全线下跌
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反应可以看到,其对硅料“收储”事件较为重视,将其作为“反内卷”的重要部分。11月12日下午其发文称:“协会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妄图通过造谣抹黑、恶意做空光伏行业牟取利益的恶劣行为,我们将与之斗争到底。”
晶澳科技方面表态:公司始终坚定看好并充分相信,光伏行业反“内卷”的相关政策必将落地实施,并将积极支持和配合平台的各项工作。我们真诚期待并支持收储平台能够顺利建立并发挥作用。
对于硅料“收储”的其他方,目前并没有太多声音。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评估光伏与储能业务的结合,把握市场机遇。公司目前没有直接参与硅料环节的具体经营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光伏企业股价整体呈“V”形走势,即开盘后大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辟谣后又略微上调。以通威股份为例,其开盘股价微跌1%,午盘收跌8.87%,下午开盘后一度跌停,但2点后开始收复,最终收跌6.06%。天合光能走势如出一辙,开盘微跌1.09%,下午开盘一度跌超9%,最终收跌6.43%。风口上的晶澳科技开盘微跌1%,下午开盘一度跌至9.5%,此后略微上调,最终收跌6.84%。
跌得最多的是阿特斯,其开盘即大跌6.25%,盘中一度跌超17%,后来略有拉回,但依然收跌14.33%。
在此之前,光伏概念股经过一段相当可观的“跳涨”时期,以阿特斯为例,10月29日当天其股价20CM涨停,从12.32元涨至14.84元,此后一路上扬,至11月11日收盘涨至22.42元,10个交易日上涨近82%。其中11月5日也获得一个20CM涨停。但11月12日的大跌使其股价回到20.56元。
11月12日晚间,晶澳科技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坚决拥护国家反内卷政策,坚决践行行业自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业各方携手推动反内卷和行业自律工作落地见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曝光:日本“大佐”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