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我国外交部已经再三强调中方没有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会见日本领导人的安排,日本方面仍未放弃搞“碰瓷外交”的小心思。
11月2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已经于当天下午搭乘专机,启程前往南非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
而就在高市早苗飞往南非的同时,《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日本共同社等日媒仍在渲染所谓的“高市早苗此行的焦点在于能否促成中日接触”,全然不顾我国外交部已经多次强调中方没有会见她的安排。
在我国外交部已多次否认后,日媒仍在大肆渲染所谓的“中日接触”
日媒这种撒泼打滚式炒作,实际上是日本外交活动中经典的“碰瓷外交”,即日方率先挑起争端后,一旦遭到强烈反制引发事态升级,便转向通过制造与对方看似偶然或非正式的接触机会,试图将当前事态稀释为“双方已通过沟通平息”的表象,从而避免日方做出正式道歉或让步,并在舆论和国内政治中
过去日本曾多次进行过类似的操作,尤其是在中日关系紧张时期,比如前段时间日媒疯狂炒作的“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向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低头”,就是日本这种碰瓷式外交的典型案例。
高市早苗人应该已经到南非了
我国外交部的回应证实,当天在现场拍摄的媒体大多来自日媒——而日媒之所以一窝蜂挤那里,无非是想等待中日磋商结束后抓拍一张双方外交官握手的照片,好拿回去大肆渲染所谓的“磋商取得成果”、“中日已经缓和事态”等等。
这种“安排官员与中方不经意间接触,日媒随即拍照炒作”的操作,对日本政府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
只不过,这次日方没想到,金井正彰并没有与刘劲松司长握手,日媒反而抓拍到他向刘劲松司长低头的一幕。
当然,这也没关系。
日本政府随即转变了炒作方向,开始倒打一耙指责中方故意拍摄“日本外交官向中国官员低声下气”的照片——然后被我国外交部一句“中方没安排媒体,当天现场的记者大多来自日媒”怼了回去,潜台词就是这张照片实则是日媒拍摄的。
这张照片大概率是日媒拍的,但是被各方媒体拿来用了
日本在外交领域,类似这样的碰瓷小动作还有很多,比如去年中日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后,日媒直接对中方在声明中强调的“有条件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视而不见,立刻开始炒作“中国即将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试图在两国舆论认知中渲染“中日已达成和解”的叙事。
然而,日本这种碰瓷式外交最大的缺陷在于,它完全依赖中方“给面子”的默契,一旦中方不想给这个“面子”,比如不久前日媒没有抓拍到刘劲松司长与金井正彰握手,那么日本这种小动作往往会适得其反,无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日方只能转而炒作中国外交官“双手插兜”的姿态,甚至倒打一耙指责中方“未通知媒体拍摄”。
日本人可是搞碰瓷外交的惯犯了
现在日本媒体再三鼓吹“中日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的非正式会晤”,本质上就是还想再打碰瓷外交的主意——只要高市早苗能在会场制造出哪怕只有10秒的中日互动镜头,日媒就敢把这一幕包装成“中日已进行过沟通、矛盾得以澄清”的外交胜利。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我国外交部会多次强调中方没有与日方会晤的安排,并用上了“请日方自重”这一表态。
这实际上就是在警告日本政府,不要在国际场合自导自演低级的外交闹剧。如果日方真心希望事态平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公开收回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而不是指望通过一场所谓“非正式接触”来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