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税优红利终结 陆上风电迎新一轮效能变革94%风电装机扎堆国内 成本压力倒逼转型
创始人
2025-11-25 16:33:14

来源:证券时报

2025年11月1日,陆上风电行业延续十年的增值税即征即退50%优惠政策正式终止,而海上风电税收支持政策则延续至2027年末。这一差异化政策调整,不仅标志着我国风电行业从“政策扶持”向“市场竞争”的关键转型,更直接触发全产业链技术升级、格局重塑与全球化拓展的深度变革,推动已成长为“能源保供主力”的风电产业,迈入自主参与市场竞争、深耕全球市场的新阶段。

告别温室:

陆上风电直面市场竞争

十年政策红利的落幕,是产业成熟与政策优化的必然结果。截至2025年8月,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已达5.8亿千瓦(kW),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约11%,风电已从“补充能源”跃升为电力供给的重要力量,独立参与市场竞争是必经之路。

2015年出台的风力发电增值税优惠政策,在产业发展初期有效缓解了企业成本压力,吸引社会资本入局,推动了技术成熟与规模扩张。随着风电行业步入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专项税收优惠的存在必要性已显著减弱。

“尤其是在‘税收中性’原则持续深入推进的当下,税收制度正由以往侧重产业扶持,逐步转向更加注重规范与公平。”上海交通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桦宇向记者指出,从“普惠式”扶持转向“精准化”激励,是防止市场过度依赖“政策输血”的理性决策。

从能源战略层面看,这一调整并非简单的政策退坡,而是国家能源政策的精准发力。上海电力大学教授谢敬东告诉记者,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因开发技术、条件和成本差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差异化政策体现了国家资源聚焦“关键技术突破”的明确导向。

在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2.0》显示,我国离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风能源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27亿千瓦,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仍需政策持续扶持。谢敬东估算,以一座年发电量10亿千瓦时的海上风电场为例,按每千瓦时0.4元的上网电价计算,年销售额可达4亿元,增值税优惠可每年减负2600万元,有效降低了高端装备研发与深海开发的成本压力。

苦练内功:

成本压力倒逼转型

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正沿产业链逐级传导,倒逼全行业开启一场以“效能提升”为核心的精益化变革。行业竞争焦点,也将从初期的“价格战”逐步转向全生命周期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的综合较量,海上风电则成为检验企业综合实力的高端竞技场。

安邦智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莉分析,税收优惠取消短期内将增加陆上风电企业税费成本,度电成本或上升1%—5%,具体幅度受项目规模、风资源等因素影响。成本压力已传导至全产业链:上游整机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可能面临开发商压价,部分中小制造商盈利承压,市场向龙头集聚;下游运维商或削减运维预算、延长设备使用周期;中游项目开发商则面临最大冲击,税负增加压缩收益,且短期内难以将成本转嫁给用户。

从中长期来看,行业成熟度提升与技术创新将对冲成本压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投产陆上风电项目加权平均LCOE已比化石燃料低67%,较2010年实现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根本性转变,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空间仍然可观。

头部企业已率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效能提升。金风科技投入1400余万元研发的“偏航集电环技术”,替代传统扭缆方案,单台机组可降低成本1万余元;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打造的“无人化”运维示范项目,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人效提升27%、年巡检工时减少3000余小时。

整体看,这场以效能提升为核心的精益革命,正推动行业向精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告诉记者,行业竞争核心将转向全生命周期平准化度电成本的综合考量,企业会更注重项目前期规划选址、中期建设施工及后期运维管理,通过优化各环节降本增效、提升经济性。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转型。中泰证券研报的统计显示,2025年1—6月陆风机组(不含塔筒)中标均价为1496元/kW,同比提升8%,陆风机组(含塔筒)中标均价则为2096元/kW,同比提升21%,印证了行业从“低价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变。

与此同时,技术门槛更高的海上风电,正成为龙头企业的“练兵场”。谢敬东强调,突破海上风电抗台风、防腐等核心技术,不仅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也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背书与项目经验。

扬帆出海:

从国内淬炼到全球拓展

随着国内市场利润空间承压,出海已从“可选项”转变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选项”。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全球风能理事会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全球前15大风电机组供应商中10家来自中国,但中国整机商的装机量中仍有94%集中于国内市场。以明阳智能为例,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业务收入仅约3.6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2%,国际化布局仍有广阔空间。

经国内市场长期淬炼的中国风电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与技术优势,加速走向全球。谢敬东认为,政策调整倒逼企业在研发、运营与管理上持续优化,形成较强的国际成本竞争力;而在海上风电领域积累的复杂环境技术经验,为企业应对海外项目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事实上,一批龙头企业已在出海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公司今年风机出口额预计将增长7—8倍,海外市场对所有风电整机商都有很大吸引力。”运达股份副总经理魏敏在大会上介绍,2024年中国风电出口规模增长超七成,头部企业海外订单充足。明阳智能也计划投资142亿元,在英国苏格兰建设涵盖研发、制造、运维的全产业链基地,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本地化运营的深度转型。

中国企业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提供工程总承包、项目投资和运营服务的全球化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这或将重塑资本市场对风电企业的估值逻辑。朱克力解释,设备供应商估值多基于销售规模与利润率,而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更多元、收入更稳定,能够平滑行业波动,展现更强抗风险能力与综合实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能源:在建新能源项目未配置...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广西能源提问:“想问下贵公司新能源配储情况,和近期是否有投资储能项目计划?” 针...
德沪智能装备取得一种光伏组件专...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扬州德沪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光伏组件”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指廊屋面光伏系... 据厦门翔业消息,11月25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航站楼六条指廊屋面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发电,将...
中国核电:11月24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4日,中国核电(601985)融资买入3920.99万元,融资偿还4438.8...
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11月20日从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获悉,全球首台...
国机精工:正在推进扩大风电轴承... 人民财讯11月25日电,国机精工在11月24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持续在风电轴承方面进行技术研发投...
东方日升绿电建材取得一种接线盒...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方日升绿电(浙江)建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接线盒及其光伏组件、光伏系...
美斥资千亿美元谋求能源“霸权” 参考消息网11月25日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23日报道,美国进出口银行将投资1000亿美元...
大照视界取得一种稳固型太阳能光...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大照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稳固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专利...
擘画“风光储采运”智慧能源新蓝... 11月25日,内蒙古君和新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君和集团”)在呼和浩特举行“八载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