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 构建纳米发光材料有了新思路
admin
原标题:重大突破 构建纳米发光材料有了新思路

  记者9月20日从黑龙江大学获悉,该校许辉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纳米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首次证明了配体对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长距离(约5纳米)调控作用,并揭示了基于配位场作用的纳米粒子表面电子态重构机制,为基于配体的杂化纳米发光材料的构建提供了全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据许辉介绍,超小稀土掺杂纳米发光颗粒具有发光色纯度高、谱带多、范围广、稳定性高等优点,在超分辨显示、远程诊疗、生物标记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但小尺寸纳米颗粒常会遭受严重的表面猝灭作用,限制了这类材料在低浓度和高分辨率环境下的应用。通常认为,颗粒表面的有机配体可以通过物理阻隔的方式抑制表面猝灭。但这种认识大大限制了从配体功能化的角度发展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复合纳米光学体系。因此,对此类纳米材料表面猝灭机制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该团队发现,通过具有特殊配位模式的有机配体,可在纳米颗粒表面形成长程场作用,从而激活表面被猝灭的发光离子,优化纳米颗粒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从而大幅度增强转换发光。这一效应可将10纳米尺寸内的纳米颗粒发光强度增加3000余倍。这一结果表明,配体对纳米颗粒表面电子态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颠覆了只考虑配体物理阻隔作用的传统认识,形成了对配体作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全面理解,为超小纳米颗粒在生物、显示、防伪和探测等诸多重要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报告:全球能源转型呈现从低碳向...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陈杭)22日在北京发布的《全球能源转型报告(2025)》显示,全球...
发布全球能源转型报告 2025... 11月22日,2025能源转型大会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开幕。本届大会主题聚焦“加快企地协同创...
周末,卫星物联网、核电领域均有... 卫星物联网、核电领域均有利好消息传出!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22日宣布,我国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正...
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过半有何意义 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
2025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开幕...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22日,2025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开幕。 作为...
视频丨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清洁... 今天(22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了《全球能源转型报告(2025)》,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
从“蓉”出发 链接世界!202... 11月20日,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在成都落幕。本届大会以“光储同辉融合赋能智创未...
长源电力控股子公司中标1426...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11月21日,长源电力(000966)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国能长源荆门...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清洁能源产...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清洁能源产业链 今天(11月22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了《全球能源...
漳州核电2号机组并网发电 “华... 央视网消息:11月22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位于福建漳州的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再传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