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a:6:{s:1:"v";s:1:"1";s:6:"fuhao1";s:1:"(";s:6:"fuhao2";s:1:")";s:5:"title";s:0:"";s:4:";储";s:0:"";s:19:";精蓄锐助减碳";s:0:"";}a:0:{}
admin
2022-11-11 09:39:05

提及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十年来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储能技术和产业的支持助力。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为电力系统带来安全运行风险,储能是应对这一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说,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储能和新能源的“携手前行”。

当前,抽水蓄能技术成熟、经济性优,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早在2012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即已突破2000万千瓦。

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3639万千瓦,在建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6153万千瓦,已建、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相继规划建设了仙居、长龙山、清远、深圳、阳江、丰宁、敦化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抽水蓄能电站,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具备了规划、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无论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还是在工程技术水平等方面,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国同时加强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和政策机制建设,通过加强宏观引导、实施试点示范、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等措施,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多种储能实现技术突破和示范应用,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拉动下,我国新型储能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以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为例,2021年产量达32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6%,储能锂离子电池企业普遍进入订单爆满、产能不足与计划大幅扩产的状态。其中,宁德时代以接近25%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比亚迪紧随其后。

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位居世界前列;多种技术路线齐头并进,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成熟完善,钠离子电池快速兴起,压缩空气储能首次并网运行,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新技术崭露头角;各地积极布局,大力推动试点示范,探索新型储能应用和运营模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海力风电(301155)11月...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11月13日收盘,海力风电(301155)报收于86.58元,下跌1.1...
【ETF动向】11月13日天弘...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3日,天弘中证光伏产业ETF基金(159857)涨1.94%,成交额4.16亿...
第十七届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启... 11月13日上午,第十七届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启幕,本届展会以“能碳未来·绿动...
华泰证券:四代核电发展或在“十... 人民财讯11月14日电,华泰证券认为四代核电发展或在“十五五”迎来关键机遇期,主要驱动力有三点:1)...
内蒙古新能源多式联运项目入选交... 11月1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第二批31个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名单。由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供暖季能源保... 人民日报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刘志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2025—2026年供暖季能源保...
原创 坚... 随着两台巨型的起重机的缓慢的起吊,一处浙江的码头上 suddenly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个庞然大物的形...
扛牢能源稳定供应责任 确保人民... 本报讯(记者 宋敏)11月1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今冬明春保暖保供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
我省首个新能源固废资源化利用项... 11月12日,在山西·潇河新城举行的新能源固废综合处置发展论坛上,我省首个新能源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
如东边检:护航能源“暖流” 守... 随着11月首艘能源船舶的靠泊,如东洋口港冬季保供进入倒计时阶段。据统计,至此全国最大LNG能源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