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风电上市企业集中发布2025年半年报。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统计,上半年虽大部分风电上市企业业绩表现不俗,但产业链上中下游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政策推进下的行业需求回暖带动了整体产业链的繁荣,但在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上游企业业绩爆发特征显著,中游制造业仍处于较为挣扎的状态,下游开发商集中亏损的现象则相对明显——这一格局既体现出风电产业对风资源的依赖,也反映出电价政策对新能源运营的深刻影响。
中游挣扎开拓
作为整个产业链中带动性最强的制造业环节,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风机中标量超过87GW,为2025年全年业绩稳定增长提供了正向支撑。
另一方面,风电行业“反内卷”已初见成效。2024年10月,国内整机企业在北京风能展期间签订《自律公约》,自发形成守护质量底线、维护合理价格的行业共识;同时,部分业主调整了“最低价中标”的招标规则,国家级重要会议也多次强调要防止、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招标需求回升的双重作用下,风机价格在2025年出现回升势头。
据国金证券统计,2025年1-7月国内陆风机组中标均价为1552元/kW,较2024年全年提升9%,陆风机组中标价格持续回暖。这一趋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2025年上半年及全年的行业利润预期,也为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从实际业绩来看,整机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仍喜忧参半。北极星风力发电网通过研读多家企业报告推测,2025年上半年交付的订单中,有大量是2023年或2024年初风电行业“价格战”时期签订的——这些订单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严重挤压了整机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也是导致中游整机制造业利润调整周期较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关键挑战在于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投入。为适配风电市场“大型化”需求,整机企业需持续投入巨资研发新机型、调整技术路线。同时,海外市场是2025年整机企业的重点业务方向之一,而开拓海外市场的前期认证、渠道建设、本地化运营等环节均需高昂投入。综合来看,行业低价竞争的余波与国际市场开拓的压力,仍是国内整机企业面临的双重考验。
上游乘风而起
正如硬币的两面:风机大型化虽给整机制造环节带来了研发投资压力,但大型化风机的批量化应用,却为风电上游企业带来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收益。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数据,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达6052kW;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风电市场招标机型中,7.XMW-10MW区间的新项目占比约52%,其中10MW机型主要集中在“三北”中高风速地区。随着2025年10MW机组在“三北”区域进入批量化应用阶段,今年风机安装的平均功率等级将进一步拉高。
而风机大型化对设备可靠性、机组可利用率等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直接推动了对齿轮箱、轴承、锻件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性能与产品质量要求升级。在此背景下,具备强技术壁垒的龙头零部件企业,其产品溢价能力也随之提升——这正是风电上游企业上半年业务普遍增长的核心原因。
从多家轴承、铸件等零部件企业的半年报中可清晰看到,一方面,受益于风电市场需求回升,企业风电业务订单显著增加,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高位,规模效应充分显现;另一方面,在风机大型化带动核心零部件性能升级的趋势下,企业积极加速产品国产化进程,通过技术自主可控与产能释放获取更多订单,推动风电市场份额快速扩大。
此外,全球化布局也成为上游企业的重要增长点,在全球化认证与海外市场拓展的推动下,许多头部大部件企业(如塔筒企业)成功获得国际权威认证,进入全球供应链,率先享受到了海外市场更高的毛利率。例如,泰胜风能海外业务毛利率接近19%;大金重工2025年上半年出口海工业务发运量同比翻倍,出口业务收入占比接近80%(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收入规模同比增长近200%。
下游逆风前行
风电下游开发商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风资源禀赋与电力市场交易电价——“136号文”带来的新能源入市信号,已真实反映在上市企业的业绩中。
2021年,中国风电正式进入全面平价时代,补贴取消与电价下行导致依赖存量补贴的运营商收入减少,这已是行业共识。近两年来,随着新能源入市节奏加快,不少运营商表示,2025年上半年风电平均上网电价较2024年同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风电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平价项目占比提升及电力市场结构性调整等。
此外,“136号文”的发布及各省衔接方案的公布,意味着未来电价将呈现显著波动性特征——这一变化正在重构新能源投资逻辑,短期内项目收益稳定性下降,必然会对风电场开发节奏与电站收益水平产生影响。
同时,部分运营商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即建成风电场后便出售,该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现金流,但也导致其在运电站规模下降,稳定的发电收入基础被削弱,最终引发发电收益减少的后果。
2025年上半年,风电上市企业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及出海提速的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交出了一份总体靓丽的答卷。值得肯定的是,全球能源转型与国内“双碳”目标带来的长期需求依然明确,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新型科技行业能源需求增长,也在持续推动风电装机需求提升。但行业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企业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市场份额与盈利水平,将是决定其能否实现“业绩长虹”的关键。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冉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