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Liya的种草手记
9月8日深夜,“小米王腾因泄密被辞退”的话题突然冲上热搜第一,短短几个小时就有几万条评论。
这事儿之所以这么受关注,不光因为王腾是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和Redmi品牌总经理。
还因为他在微博上有178万粉丝,是个小有名气的数码博主。
平时发条产品动态就能有十几万阅读量。
这种“高管+网红”的两个身份,让他的离职消息一出来,就被网友关注了。
▲图源:微博
内部通报,惊呆网友
小米内部的通报来得很直接。
9月8日当天22点15分,公司职业道德委员会发了封内部邮件。
明确指出,王腾因 “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被辞退。
依据的是公司的《员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和《诚信廉洁守则》,还特意强调对这种事“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
王腾自己当晚也在微博道歉,说“犯了错误,接受代价”,感谢了雷军和公司的培养。
同时有网友发现,他微博上的高管认证没了,快手账号显示“已封禁”,抖音也设成了私密账号。
一夜之间,那个活跃在社交平台的“王腾Thomas”几乎没了痕迹。
其实小米这么严格不是没原因的。
熟悉小米的人都知道,他们从2019年就开始搞管理改革了。
那时候公司年营收已经超过2000亿,手机、IoT这些业务越做越大,但内部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产品规划乱、部门之间不配合、从研发到销售各个环节接不上茬。
▲图源:微博
所以小米才引入了一套新的管理体系。
简单说就是不再靠某个人做决定,而是让各个部门按流程一起推进,从产品开发到市场销售都有章可循。
这套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谁离开,业务都能照常运转。
这次王腾被辞退后,Redmi的业务没受太大影响,就是因为这套体系在起作用。
说到保密,小米内部其实有一套很细致的规矩。
从普通的商业信息到最核心的战略机密,分了四个等级,王腾泄露的属于第三级,刚好是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的核心数据。
他手里握着的可不只是Redmi的新品定价,还有中国区的线下渠道政策,甚至小米下半年重点推的“AI手机营销方案”。
这些东西要是提前泄露出去,对小米这种靠“性价比+精准营销”吃饭的公司来说,损失可不小。
人情归人情,制度归制度
就拿Redmi来说,它占了小米手机近60%的出货量。
去年王腾主导的Redmi Note 13系列“百元机曲面屏”策略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信息没提前走漏,要是被竞品抢了先,销量肯定受影响。
小米对保密的重视可不是嘴上说说。
今年1月,有个研发人员因为带手机进实验室就被辞退了;
4月,一个供应链经理泄露供应商名单也被处分了。
这次王腾事件后,小米内部马上就调整了高管的信息权限。
像Redmi Pro系列的芯片合作细节、中国区年度销售目标这些顶级机密,现在只有雷军、卢伟冰等5个人能看全。
其实2023年就有过供应商泄露小米汽车参数的事,当时小米直接终止了合作,可见对保密有多较真。
更能看出小米态度的是他们法务部的动作。
今年5月,他们刚配合警方端掉了一个专门造谣的团伙,这个团伙用软件生成虚假信息,操控近万个账号抹黑小米汽车,最后被抓了现行。
1月份还有个汽车博主,故意在碰撞测试里动手脚,编造小米SU7碰撞后车门打不开的假消息,结果也被依法处理了。
这些事都说明,小米对内外的违规行为真是下了狠手。
▲图源:小红书
王腾在小米待了快十年,从产品经理做到双料总经理,晋升速度在公司里算少见的。
雷军之前在直播里还夸他是“年轻干部里的六项全能”,说他产品、运营、销售啥都干过。
能走到这一步,王腾肯定有过人之处,比如他2020年接掌Redmi产品团队后,推动K系列销量破千万;
2024年兼任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又扛住了小米国内份额回升的压力。
但小米的企业文化里,“人情归人情,制度归制度”分得很清。
之前就有员工因为在朋友圈发了张总部新品陈列照被警告;
这次对王腾的处理,更说明不管职位多高、贡献多大,触碰红线就必须付出代价。
千亿巨头小米,泄密零容忍
这种严格的制度对小米现在的发展其实很重要。
这几年小米一直在推高端化战略,今年2月数据显示,他们4000元以上高端机型销量同比涨了48%,市场份额回到了第二。
要知道高端市场拼的不光是产品,还有品牌信誉和技术壁垒。
就像小米15 Ultra的卫星通信功能、徕卡影像系统这些核心技术,要是提前被对手摸清底细,投入巨资研发的优势就白费了。
所以从某种角度看,小米对泄密行为的零容忍,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图源:微博
有人可能觉得,之前雷军在直播里调侃王腾“动不动泄密被罚款”,是不是对他比较宽容?
但这次的处理结果说明,玩笑归玩笑,真触碰到核心利益,公司绝不会手软。
这种“平时可以开玩笑,但原则问题不让步”的态度,其实更能让员工清楚红线在哪里。
毕竟小米从创立到现在,能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年营收几千亿的科技巨头。
靠的不光是产品和营销,还有这种越来越完善的制度保障。
现在再看王腾的道歉微博,那句“先休息一段再重新开始”透着不少无奈。
随着网友越传越远,消息多多少少有些偏差。
王腾现在不只是道歉,还要赶着辟谣了。
▲图源:微博
对小米来说,这件事更像是一次公开的制度宣示:在公司里,不管是谁,都得在规矩内做事。
这种“制度高于个人”的理念,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不近人情,但对一个要在手机、汽车等多个领域和顶尖对手竞争的企业来说,却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这次事件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讨论,除了王腾的特殊身份,更因为它让大家看到了大企业管理的另一面。
不再是靠老板个人魅力或者某个明星员工撑场面,而是靠一套成熟的体系在运转。
就像小米从早期“不设KPI、不打卡”的宽松氛围,慢慢过渡到现在的制度化管理,这其实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越是做大做强,越得有明确的规矩和严格的执行,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王腾事件虽然让人唏嘘,但对小米来说,或许正是一次强化制度、凝聚共识的机会。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最新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