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治沙”:中国式绿色发展引擎
创始人
2025-09-18 08:33:04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7日电(记者赵泽辉)九月的库布其沙漠,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片科技海洋在金色沙海中延伸。在光伏板的阴影下,绿色的植被正茁壮成长,沙柳、柠条等耐旱植物形成了天然的“绿色地毯”。这就是中国正在采用的“光伏+治沙”模式,一个让荒漠变绿洲、让阳光变财富的绿色发展新引擎。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官井村,村民冯慧站在三峡集团建设的光伏项目旁,指着眼前壮观的光伏阵列说:“这个光伏对于咱们村子来说好处不少,不光修复了生态,还给村民占地补偿。”在他看来,这些蓝色的“科技板子”不仅发电,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这是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光伏板下生长着沙生植物。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板上发电、板下治沙、板间种草”,这个看似简单的理念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科学智慧。“光伏与治沙有着先天的资源互补优势。沙漠面积广阔、日照充足,为光伏发电提供了所需的土地和光照资源。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发电的同时,还能为板下植物遮阳挡风,减少水分蒸发,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建设负责人赵金泉介绍,定期清洗光伏板所用的水可以用于植被灌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建设地,农牧民们在治沙专家指导下,在光伏板下养鸡,种植西红柿、土豆、板蓝根等经济作物,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聚宝盆”。

9月10日,工人在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巡检。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与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在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说:“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能源生产,还与生态保护、防沙固沙相结合,同时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计与福祉。”

在推动“光伏+治沙”发展的过程中,鄂尔多斯也在积极探索更大规模、更系统的生态与能源结合实践。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太阳能光伏板整齐铺展在金黄色的沙漠上,形成了一道长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

这是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据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副局长刘瑞宗介绍,“光伏长城”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5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4900万吨。

“‘光伏长城’在很多方面高度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说,“光伏长城”融合了清洁能源、生态修复、农牧业发展,不仅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更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海力风电(301155)9月1...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9月17日收盘,海力风电(301155)报收于83.32元,上涨3.79...
喜报!九洲集团中标中国石油吉林... 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组织的吉林油田乾安4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招标中,成...
股市必读:西昌电力(60050... 截至2025年9月17日收盘,西昌电力(600505)报收于13.57元,上涨0.97%,换手率1....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已在工业巡... 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表示,“机器人进入到工厂进行复杂的操作和...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夯实现代... 9月16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调研并主持召开电力供应保障座谈会,强调要深...
韩正会见马来西亚副总理兼能源及... 本报南宁9月17日电 (记者庞革平、陈熙芮)国家副主席韩正17日在广西南宁会见来华出席第22届中国—...
“世界核电第一大塔”完成主体施...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陈思亮 通讯员/成亚光 梁国宏)9月17日,中国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广...
机构:中国新能源汽车国产占比近... 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昨日(9 月 17 日)发布博文,报告称在...
“AI+能源”大势所趋影响深远 清晨,内蒙古的风电场里,人工智能算法已精准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速与发电量;千里之外的华东智能电网,...
“光伏+治沙”:中国式绿色发展...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7日电(记者赵泽辉)九月的库布其沙漠,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