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安全,创新引领未来。随着安全生产大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黔源电力系统各单位以技术驱动安全升级,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安全管理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从智能监控实时预警风险,到无人机替代高危人工作业;从VR安全教育沉浸式提升意识,到智能监管平台远程监测。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01
光照分公司
光照分公司深刻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将数字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在安全生产大整治期间,利用好安全体验平台、无人机防御系统以及水电检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安全管理从“人防”到“技防”的智能化转型新路径。在网络安全方面,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原则,利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日志审计系统、运维审计系统、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监测防护系统,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工作,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
下一步,光照分公司将持续推动安全管理水平迈向“数智”新台阶,为公司安全生产行稳致远提供有力保障。
02
董箐分公司
董箐分公司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大整治工作要求,始终将安全生产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科技创新赋能安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一是开展监控系统国产化改造,完成上位机、开关站及机组LCU等改造,逐步开展公用和辅机系统改造,提升控制系统本质安全与自主可控水平。二是实施筒形阀电液控制系统优化改造,完成3台机组改造,是国内第一家全国产自主可控系统,显著提升筒形阀设备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三是推进设备远程智能诊断与预测性维护,通过构建覆盖全厂主要设备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评估设备健康状态,诊断潜在故障,同步推行“一设备一码”移动巡检,有效防范漏检假检,全面提升设备状态管控与缺陷治理能力。
下一步,董箐分公司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运营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更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化水电典范。
03
马马崖分公司
马马崖分公司以“科技赋能”为切入点,推出现场监管的“新举措”,实现对作业现场的可视化、精准化、高效化监管,进一步提升安全管控水平。针对工业电视监控存在盲区、难以全面覆盖动态作业环节的难题,分公司积极引入移动监控摄像头,与原有监控系统形成“互补联动”。该系统可根据现场需要,灵活部署于高空作业、临时施工、设备检修等各类场景,实现全过程、无死角实时监控,显著提升了对高风险作业的管控能力。通过移动监控系统的实时画面传输与动态风险识别功能,现场违章行为得以第一时间被发现与预警,真正做到“看得见、管得住”,极大增强了过程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一线作业人员筑牢“智慧安全阀”。
下一步,分公司将继续深化“科技兴安”实践,探索AI行为识别、数据溯源等信息化技术在“人、机、料、法、环”全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现场数字化建设与智能化改造,推动安全管理从传统“人防”向“人防+技防”深度融合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04
引子渡分公司
引子渡分公司聚焦“数智化”安全管理转型,以《升压站设备在线监测及预警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科技兴安落地见效。该项目针对升压站设备安全监测痛点,创新集成红外热成像温度监测、声纹监测、油中溶解气体监测三大核心技术,全面完善在线监测体系,打破传统人工巡检时空局限,实现设备运行状态 24 小时动态感知。同时,对水电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将预警与诊断算法模型深度嵌入平台,构建“模块数据—算法—功能” 一体化耦合机制,建立起电气设备关键参量数字化感知与全景信息模型。
该技术达到“人、机、料、法、环” 在线可视、数据可溯、管理可及的目标,更推动升压站监测向 “智能化” 升级,为水电行业安全管理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05
西源公司
西源公司紧扣“科技兴安”核心战略,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赋能安全管理。通过开展机组保护装置、在线监测装置等设备升级改造并引入智能化新型设备,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水电数字应用平台建设,整合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历史检修记录、工况监测信息等多维度资源,依托大数据分析算法识别设备异常、预判故障趋势,推动设备维护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预防”。
通过强化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与移动布控球机运用,借助平台实时监控与布控球机灵活部署,实现生产现场、关键区域动态监管,推进安全监管无死角、全覆盖;同时推动泄放水预警系统实践,在泄洪关键区域布设视频监控、声光报警装置,实时监测泄洪状态并及时预警,保障行洪期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06
北源公司
北源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两外”治理,严格执行“不安全不作业”“无监护不作业”“无监控不作业”的工作要求,为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控力度,北源公司购置多台移动式监控平台,有效补充了现有工业电视监控盲区,实现对所有厂站作业现场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07
普定发电公司
普定发电公司以技术创新破解传统安全监管难题,作为投产时间最长的水电站,普定大坝已运行超30年,裂缝问题尤其是新增裂缝是反映大坝潜在隐患的重要表征。以往依赖人工测量,不仅效率低、精度受限,更存在高空作业风险。
普定发电公司积极响应“科技兴安”号召,率先引入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构建大坝外立面精细三维模型,实现裂缝智能识别、精准测量与动态标记,并建立大坝内外一体化三维数据库。这一技术转型,不仅实现了裂缝数据的科学监测与高效管理,更彻底规避了人工排查的安全隐患,真正让技术成为保障大坝稳定运行的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