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核电打造我国生态核电新标杆
创始人
2025-09-22 19:02:58

中国日报9月22日电 当核电建设项目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邻,生态保护从一开始就是必须扛牢的责任,更是贯穿项目全程的硬指标,容不得半点松懈。作为国家电投布局粤西的能源产业基地,广东廉江核电项目由国核湛江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湛江核电")负责建设及运营,项目地处北部湾经济带核心区域,毗邻湛江红树林、山口红树林、合浦儒艮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区位,让"生态优先、共生发展"成为项目从规划到建设的核心遵循——自启动以来,湛江核电以系统化生态举措筑牢保护屏障,以"核谐共生"为核心理念,将技术创新与生态实践深度融合,在核电建设与自然保护的协同中走出独特路径,成为北部湾生态底色的坚定"绿色卫士"。

协同破界:构建跨区域生态共管新格局

在湛江核电的生态实践中,"协同"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面对跨粤桂两省(区)的生态保护需求,项目率先打破地域壁垒,与粤桂两省(区)林业局、三大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共建共管"机制——联合开展生态影响专题评价,签署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并将"监测-保护-修复"一体化纳入日常管理。

为确保生态监测的科学性,项目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组建专业团队,对海洋水质、红树林生长动态、儒艮栖息地生态进行全维度跟踪,每月向保护区报送监测月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趋势共同研判。这一跨区域协同模式,不仅保障项目建设全程严守生态红线,更获得三大保护区上级主管部门一致好评,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列为"核电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可复制样本",推动"核谐共生"从理念落地为行业认可的实践范式。

技术破局:以创新筑牢生态保护硬核屏障

技术创新是湛江核电守护"湛蓝"生态的硬核支撑。针对核电建设中"淡水紧缺、海水取水难、生态扰动风险高"等痛点,项目交出了一份"技术赋能生态"的湛核答卷:国内首个"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超大型高位海水冷却塔"组合方案落地实施。9月17日,被誉为"世界核电第一大塔""国内首塔"的廉江核电1号机组冷却塔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即将全面进入塔内构件安装阶段。

与传统核电站普遍采用的"直流循环冷却"模式相比,廉江核电1号机组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技术"实现了新的技术路线突破。该技术以冷却水重复循环利用取代了海水直取直排,以大气为最终热阱,通过空气—水热交换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显著降低了取水量,极大地减少了核电站因海生物涌入导致的运行风险,提升了电力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排水量大幅减少,是传统核电站的四十分之一,排水温度接近自然海水,进一步提升了核电项目环境友好性。该冷却塔采用的高位集水设计是效能提升的关键创新,不仅使通风阻力更小、冷却效率更高,在相同淋水面积下出塔水温更低,可间接增加发电量;还通过利用冷却水位能,使循环水泵扬程降低12.7米,年节电量达600万度;同时运行噪声比常规冷却塔降低4~8分贝,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与海洋生态文明保护的有机统一。

在大件码头建设中,湛江核电创新采用模块化装配式钢便桥技术,将传统水上作业转为陆上施工,实现零污染排放,工程结束后钢便桥可完全拆除回收再利用,既保护了海域生态,又实现了"效率与环保双赢"。

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致力于"发电与生态双赢",让生态核电的"技术领先+生态友好"标签更加鲜明。

行动落地:让生态守护见行见效

看得见的生态行动,让"守护"更有温度。在混凝土搅拌站周边,湛江核电协同地方政府及参建单位种植991棵乔木,织就规模化防噪音林隔离带。这片"绿色隔音屏障"不仅降低了生产噪声对周边居民区的干扰,更与远处的红树林遥相呼应,成为核电与自然共生的生动注脚。

2024年,项目深入推进绿色施工,发布《绿色施工专项评价工作方案》,组建覆盖业主、监理、总包及各建安承包商的"绿色施工党员突击队",推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等举措落地,开展多轮绿色施工自评价工作,建立"问题清单",挂图作战、问题销号、闭环管理。经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评定,13项良好实践为核能工程领域首次应用、9项工程亮点具有核能工程领域行业先进代表性,最终荣获行业同阶段评价第2名,让"绿色施工"从标准转化为可量化的成果。

理念入心:让核谐共生温暖民心

生态的守护,更需理念的传递。湛江核电始终坚信,"核谐共生"不仅是核电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与社会、与民众的和谐。湛江核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承担央企社会责任,廉江核电项目自2011年落地廉江市车板镇后,充分发挥核电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廉江市合作共建高速出口、疏港道路、大件码头、淡水引水等基础设施工程,合作项目总投资共计8亿元,为湛江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实现企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开启了新的图景。

2024年12月28日,由湛江核电与省高速公司、廉江市合作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渝湛高速公路龙头沙港互通式立交连接线荔枝江至龙沙港互通出口段项目全线通车,彻底改变了廉江车板、青平两镇没有高速出口的历史,极大方便车辆进出渝湛高速,促进龙头沙港口工业区及国家一级渔港建设。

这次龙头沙港互通式立交通车后,从湛江市主城区至车板镇主镇区通行时间减少约30分钟。便利的交通,不仅为廉江核电项目创造良好的运输条件,也实实在在地惠及了当地百姓。车板镇养殖户梁观基经营着一家小规模养殖场。他表示,自从廉江核电项目启动以来,养殖场生猪的销路也打开了。

除了渝湛高速公路龙头沙港互通式立交连接线项目外,2023年11月,由湛江核电与车板镇政府合作建设的廉江核电大件运输道路全面贯通,极大提升了车板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全镇人民出行条件。由于交通的便利,今年,果农曾钦金的廉江红橙果园也迎来了大批的电商上门收购。

车板镇紧紧把握核电项目建设给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配合做好核电建设各方面协调和服务工作,形成了协同发展、互利共赢良好局面。2021年底,湛江核电与车板镇政府合作清洁能源科普馆项目建成开馆,在满足核电项目科普宣传的同时,大大改善了镇政府办公条件;2022年6月,湛江核电与廉江市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升级改造厂址周边村庄基础设施;2024年10月,湛江核电与廉江市政府合作建设的淡水引水工程全线通水,满足廉江核电项目用水需求,同时也为解决营仔、车板等三镇区域性缺水问题奠定了基础;2024年11月,大件码头工程完工,为核电设备和材料的运输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为廉江发展临港工业提供了重要基础,更好地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湛江核电还常态化开展爱心慰问、捐资助学、核能科普等公益活动,有效提升周边群众的文化素养。

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登陆徐闻后,项目志愿者突击队放弃假期,连续21天奋战一线,为南极村、许家寮小学等区域更换安装620盏路灯,用实际行动诠释"生态为民"的初心,让"湛蓝守护"既守护自然,也温暖人心。

如今,湛江核电一期工程两台单机容量为125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正有序建设,计划于2028年投运。届时,项目生态价值将进一步释放——每年发电约20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约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待6台机组全部建成,年发电量将达7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5200万吨,相当于为北部湾种下14.8万公顷阔叶林。

从守护红树林的葱郁,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从打造跨区域生态协同模式,到树立核电生态标杆,湛江核电正以"湛蓝守护・核谐共生"的实践,为北部湾经济带注入绿色能源动力,让清洁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为中国生态核电的发展书写"湛核答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界最大浮空风电装置戈壁试飞成... 快科技9月22日消息,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制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
孟州:玉米深加工“链”上新能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成安林 通讯员 孟轩 9月19日,在孟州市厚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满载玉米的重...
汽车央企加码转型新能源 一汽红旗与华为合作,一汽奔腾成功融资85.5亿元。东风集团则把东风岚图推向了资本市场,以期岚图获得更...
原创 会... 飞艇这种事物,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一种运输或观光工具,而且由于体积大,操作复杂,危险性又较高,经济价值...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653... 当地时22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以军过去24小时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共导致61名巴勒斯坦人...
安徽大学女教授胡大乔因突发疾病... 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胡大乔同志,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21日在...
现场高清大图来了!一同感受舰载...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人民海军 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 在福建舰首次成功阻拦着...
两部门:加强屋顶光伏、分散式风...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
新能源“烂尾车”困扰百万名车主 作者丨第一财经武子晔 当哪吒汽车2025年6月正式进入破产程序时,车主们才意识到购入的哪吒汽车所享有...
9月22日能源等权(00007... 证券之星消息,9月22日,能源等权(000070)指数报收于2596.34点,跌0.73%,成交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