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深度变革,深圳推动港航、物流、制造等环节深度融合,积极参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出海潮”。
9月25日,由深圳港集团主办的“2025深圳汽车海运物流国际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落幕。南方+从会上获悉,今年1至8月,深圳港汽车出口超15万辆,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深圳正依托“港厂联动”优势,持续优化汽车出海通道,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构建绿色畅通的物流大动脉,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
新能源汽车成出海主力军,深圳海运通道加速扩容
国家信息中心汽车市场处处长丁燕在论坛上披露,中国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出口量仅约100万辆,而到2024年已跃升至586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8万辆,燃油车出口超450万辆,形成“双轮驱动”格局。尤为亮眼的是,中国新能源车在新兴市场广受欢迎,每售出2辆电动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
深圳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高地,2024年产量达293.53万辆,位居全国首位。坐拥强大的产业基础,深圳正全力推进全球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枢纽中心和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建设。
面对出口量迅猛增加的态势,深圳海运物流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深圳港集团董事长胡朝阳介绍,2023年以来,深圳港旗下港区累计汽车吞吐量超24万辆,占深圳全港运输量近七成。其中,小漠国际物流港作为华南外贸汽车滚装枢纽港,自开港以来开拓13条内外贸滚装航线,汽车吞吐量超10万辆,并保障比亚迪“深圳号”首航欧洲。
目前,深圳港集团凭借16个国内外港航项目、21个海铁联运内陆港、15个大湾区组合港,以及每周百余条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构建起“港口枢纽+物流通道+贸易网络”综合服务体系。
论坛现场首发“汽车出海e站通”移动平台,集成订舱、仓储、报关、物流追踪等全流程功能,实现“指尖订舱、全程可视”,大幅提升车企出海效率。为提升运力保障,中远海运特运联合小漠港新增覆盖欧洲、中东、澳洲的三大汽车滚装直航航线。与此同时,铁海联运模式加速落地。深圳港物流集团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趟“内陆堆场+站内专列”汽车铁海联运班列,打通内陆车企出海“最后一公里”。
国际合作深化,“本地化+服务化”成新方向
与会嘉宾围绕“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汽车出口与物流高效联动”展开对话。
深圳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如松认为,深圳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的城市,应以小漠港为支点,整合港口、航运、制造资源,共建安全、高效、韧性的出海生态圈,推动中国从“产品输出”迈向“标准与体系输出”。
德国BLG物流集团董事总经理帕维尔·比格莱夫斯基提示,欧洲消费者不仅关注交付时效,更重视售后响应。他呼吁中国车企与专业物流商深度协同,将“车卖出去”升级为“服务留下来”,以赢得客户信赖。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港商务经理戴安娜·卡德娜则表示,墨西哥已是全球前五汽车生产国,2024年销量150万辆,其中比亚迪、奇瑞等品牌快速崛起,正成为中国车企进入北美市场的战略跳板。
鹿特丹港代表肯佐·范·马里斯表示,该港凭借每周45班亚洲直航、2.2万车位室内停车场及荷兰“税务递延”政策,已成为中国新能源车进入5亿欧洲消费者的最优入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指出,2024年中国二手车出口达40万辆,具备价格低、车龄短、新能源占比高等优势,虽远低于日本的150万辆,但潜力巨大。他呼吁推动“厂商+贸易商+港口”协同机制,建设小漠港等二手车出口基地。
构建全球汽车滚装枢纽,业界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论坛现场,深圳港集团及旗下企业与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越南海防港股份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华南)区域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汽鹏龙汽车服务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近10项战略合作,覆盖港口协同、汽车物流、贸易航运等多个领域,着力构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体系。
期间,论坛发布《深圳汽车滚装外贸枢纽港合作倡议》,提出打造“智慧高效、绿色低碳、全球协同”的汽车滚装枢纽港,推动深圳港从传统装卸港向全球综合航运枢纽转变。
据悉,本届论坛以“港航聚力·舟车共济·圳启新程”为主题,汇聚全球港航、汽车与物流领域400余位代表。
撰文:李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