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令严禁以“新能源”、“替代能源”等名义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用燃料。
今年6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部署:从2025年6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
然而,政策三令五申之下,乱象仍在暗处滋生。
今年7月底以来,根据相关举报,澎湃新闻在湖北多地调查发现,诸多打着“新能源”招牌的加注站,实际销售的却是传统的柴油或劣质调和油。它们披着“绿色”外衣,逃避监管,带来公共安全隐患,更可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新能源加注站
“新能源加注站”的乱象
2025年7月至9月,澎湃新闻记者在湖北襄阳、黄冈、咸宁等多地暗访发现,这些所谓的“新能源加注站”普遍存在证照不全、管理混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在湖北襄阳,短短16公里的217省道上,密集分布着3家“中融新能源”和1家“涅康新能源”加注站。记者在“中融新能源乔洼三农服务站”和“中融新能源孙铺加注站”分别加油。前者油价为5.75元/升,比当天柴油官方牌价便宜1.15元,支付收款方显示为“湖北鑫陆新能源有限公司”。后者油价低至5.36元/升,紧挨民房,收款方竟是一个农副产品购销部。当记者索要发票时,两家站点均表示“没有发票”。
在黄冈蕲春县的“湖北鸿源汽车能源站”,记者为摩托车加油,工作人员将加注的“甲醇燃料”直接称为“92#”。索要票据时,对方仅提供了一张手写“92#”的收据。时隔半月记者再次到访,发现其收银系统内已明确将所售燃料标注为“92#汽油”,站外广告牌上的油价信息则被纸张刻意遮盖。
更令人担忧的是咸宁的“中茂华车用替代燃料站”,设在公交枢纽内部,候车点距离加油枪仅两米之遥。记者在此轻易地用油桶加到了所谓的“柴油醇基燃料”。站内悬挂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已过期半年,工作人员仅以“已延期未公示”搪塞。更匪夷所思的是,暗访期间,竟有工作人员在站内公然抽烟,安全意识几乎为零。
这些打着“新能源”旗号的燃料,究竟是什么?
澎湃新闻检索公开信息发现,国内目前对“新能源油”尚无统一标准和定义。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新能源油”并非传统石油燃料,而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低碳技术生产的清洁能源替代品,主要用于降低碳排放。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肖铁岩接受央视采访时则表示,这些所谓的“新能源”,其来源多为化工产品调和而成,组分上主要以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在暗访过程中,中融新能源古驿加注站的一名负责人则表示,“新能源油”没有标准,都是每个公司自己的设计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中融储能科技集团经襄阳市招商引资批准设立,是一家定位于生物质液体燃料领域,集产品研发、生产、设备制造、储存、运输、销售、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企业。他们的专利产品是一种名为“中融复合型非粮生物质燃料”的新能源。
那么,湖北中融储能科技集团的“新能源油”是什么?其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共有两项专利——“一种生物柴油改性方法”,发明授权为“CN201310209331.1”,公开日期为“2014-04-09”,携手科研院校为“江苏大学”;“一种催化裂解高酸值废油脂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发明授权编号为“ZL201810880556.2”,公开日期为“2018-11-27”,携手科研院校为“青岛科技大学”。
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前往湖北中融储能科技集团总部进行了暗访。一名陈姓经理介绍,该公司下属加注站所加注的“新能源油”是一种生物质燃料,原材料主要来源于该公司收购的地沟油、动物油、植物油等,日产量可达300吨。他称“我们的原材料采集,主要背靠国、央企。”
湖北中融储能科技集团总部
陈经理称,该集团旗下的加注站只允许从该公司进油,对油品的进出库都有严格的程序。
为吸引记者投资建站,陈经理坦言:“花个几百上千块钱,就能找到几百种(新能源)配方,这些都容易,关键是有一个公司后台来兜底。”
这些新能源加注站,到底加注的是什么?
记者将上述站点购买的5份油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两项检测:
《测试报告》显示:咸宁中茂华车用替代燃料加注站、随州贝华新能源加注站、襄阳中融新能源乔洼三农服务站和中融新能源孙铺加注站,4份油样的成分中,含有单环芳烃、多环芳烃、不饱和烷烃和多环烷烃化合物。
鉴定结论为:属于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二十三修订版)、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第十修订版)以及国家《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列明的化学品,为第3类危险物质,是易燃液体,有毒性,对人体有危害,对水生环境,水生物毒性极大且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依据《车用汽油》(GB 17930—2016)92号车用汽油(VIB)标准检测,黄冈湖北鸿源汽车能源油样的实测值中,氧含量(质量分数)/%为6.68,超国标1.47倍。甲醇含量(质量分数)/%为9.59,超国标近31倍。单项结论均为“不合格”。
中融储能科技集团“新能源油”
对此,原中南民族大学化材学院二级教授邓克俭介绍,检测的成分含有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多环烷烃化合物,“比如成分表里,萘、α-甲基萘、β-甲基萘、2,3-二甲基萘、四氢萘、6-甲基四氢萘、2a,3,4,5-四氢蒽环、顺-六氢茚满、二氢化茚、二甲苯为多环芳烃或芳烃;萘烷、2-甲基十氢化萘、环戊烷、多取代环己烷等是多环烷烃”。记者送检的四个油样,实为重质柴油。
邓克俭介绍,重质柴油必须通过催化裂解、氢化工艺,才能得到我们平常车用的轻质柴油,“但在炼制过程中,如果工艺技术不达标,裂解不完全,或氢化不完全,就会含有多环烷烃和多环芳烃”。通俗地讲,就是不达标的柴油。
邓克俭还表示,“重质柴油中的多环烷烃,在柴油发动机内燃烧不完全,产生烟雾,造成雾霾。多环芳烃燃烧不完全,是产生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形成雾霾,同时本身对人体、自然环境有害。尤其是咸宁中茂华新能源加注站油样,含有多环芳烃达35.6%,且成分中没有裂解和氢化产物,很可能是由多环芳烃和轻质柴油调和而成,成本降低了,但危害性极大。”比如,萘,吞咽有害;皮肤接触可能有害;怀疑致癌;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油源追踪,山东“地炼”柴油穿上“新能源”马甲
这些危险的油品从何而来?记者通过蹲守跟踪,揭开了其来源之谜。
经过近半月的蹲守后,9月4日中午12时30分许,记者发现一辆牌照为“鲁MAU700”的白色油罐车,驶入襄阳中融新能源孙铺加注站“卸油”。该车头悬挂一块标有“30 1202”编号的黄色矩形标志牌。记者查询到,根据2025年4月1日实施《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的要求,危险品车辆需要悬挂矩形标志牌。“30 1202”,表示该车运送的危化品为柴油。
近1小时后,油罐车卸油完毕,离开加注站,往河南方向行驶而去。
经查询轨迹发现,该车固定在山东东营装油,送往河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加油站和新能源加注站。
行车轨迹
随后,记者根据油罐车轨迹,找到柴油发货地——山东东营广饶县广饶街道北工业园科技路的山东齐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成石化”)。蹲守发现,来自全国多地的油罐车,纷纷驶入“齐成石化”危化品车辆停车场,等候装卸。其中,挂着“30 1202”柴油标识和“33 1203”汽油标识的油罐车居多。
该公司官网显示,“齐成石化”是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集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环保化学、零售终端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其石油化工产品介绍为: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劣质油精制、原料预处理、液化气及芳烃、产品精制、加氢裂化、石脑油加氢预处理、连续重整等近40套,实现油品的一、二、三次全产业链加工过程。主要产品有国VI车用汽柴油、丙烯、丙烷、液化气、MTBE、沥青、石油焦、硫磺、苯、甲苯、二甲苯、航空煤油等产品。
而企业简介中提到的“新能源”,在产品介绍中一片空白。
可在湖北中融储能科技集团总部的暗访中,陈经理介绍,该公司有自己的物流公司,目前有十余辆油罐车,后台可24小时全天候进行监控,该公司旗下加注站的“新能源油”均由该公司生产。
在湖北中融储能科技集团监控室内,记者记下了其中两辆油罐车车牌号码,分别为鄂FGK366、鄂FGB8522。记者随后对这两台油罐车进行轨迹查询发现,这两台车固定在山东东营的数家化工厂装油,送往河南、湖北、河北、湖南等地。
为新能源加注站配送燃料的油罐车,车头黄色标牌显示为“柴油”
审批监管漏洞,伪新能源站“野蛮生长”
为何这些安全隐患巨大的加注站能遍地开花?调查发现,其背后是利用了审批监管的漏洞。
记者采访时注意到,几乎所有的站点仅取得《营业执照》,便对外零售车用燃料。
记者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直接关系到安全和环保,我国对加油站建设审批非常严格,不仅审批流程长,涉及的监管部门也多,需要13个相关部门审批。相对于加油站,零售所谓新能源车用燃料的 “加注站”,从申请到投入使用,耗时不到两个月,再加上利润空间大,近年来“加注站”在全国近30个省市快速发展。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加注站”都强调,自己销售的产品是“新能源”,质量好、性能优越。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在襄阳中融新能源古驿加注站进行暗访时,该站经营者王某介绍,新能源站从国家层面来说还在调试中,目前最开放的是河北、山东等地,逐步在往南扩张,与传统加油站不同,只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和保险单即可。
不过,他也坦言,相较于前几年,现在《营业执照》已很难办下来,“光一个《营业执照》,你10万块钱你都搞不下来一个”。
王某介绍,前几年新能源加注站加盟费,只需要二至三十万元,现在至少需要六至七十万元。
王某称,如需建站,他们可帮忙提供全套手续。“我们帮你办证件,一直到你正常经营,但是你前期施工的这些手续让你自己去搞。”
澎湃新闻了解到,我国对开办加油站销售车用汽油和柴油有着严格管理,涉及规划选址、环境与安全等方面的审批,最终在经营阶段,不仅要取得《营业执照》,更重要的是还要办理《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方可对外销售。而经营者打着“新能源”的名义销售车用燃油,不仅可规避国家对成品油极为严格的监管体系,甚至还能申请享受政府优惠政策。
在记者与王某的进一步沟通中,王某称,如需帮忙建站,需要用他们提供的“新能源油”,可保证油品的质量和价格。至于油从哪里来?他称:“我们渠道很多,哪个油品好我们进哪个,一定是新能源油。中融的油没我们的好,还比我们的渠道要贵。”
王某坦言,他经营的虽然是中融的加注站,但他同时还有多个站点,包括中融在襄阳的多个站点都是由他们供油,“因为我们量大,每天都有4车到5车油,我们这样的,我们每天走一两百吨油出来”。
油罐车准备卸油
王某专门强调,虽然“新能源油”比普通成品油在价格上每吨贵一二百元,但新能源加注站只能卖新能源油,“逮到是要坐牢的,以前逮到只罚款,现在都要坐牢。因为新能源油站,如果里面发现柴油的话,会死得很惨的,会根据你的所有流水,从开业的单价流水补交消费税”。
王某还向记者提了两条建议:尽量不要加盟新能源品牌,会受到连锁反应,如果有一个站点出了问题,所有的站点全部都要关停;做撬装加油站,不做地埋加油站,撬装站更便于逃避监管,如遇到检查可以及时关站。
专家谈“伪新能源”:危害公共安全,导致税收流失
为什么要做新能源加注站?王某认为,除了手续申办较传统加油站更为简单,“目前,国家对新能源加注站是没有税收的”。
对此,湖北中融储能科技集团总部的陈经理称,经营过程中,含税的部分该公司已做完了,加盟商只需缴纳企业经营所得税即可,“我们的燃料出库是带票的”。
针对上述问题,湖北省成品油流通协会专家杨和雨介绍,我国现在成品油的税点是13个点,只要是正规加油站,都是跟国家税务机关的后台是直接连接,这个税是实时缴税。
陈经理介绍,加盟新能源站还有一大优势——可自主进行定价。他举例称,“如果当地周边左右10公里范围之内,有中石油、中石化或者私人加油站,我们不严重扰乱市场价格,中石化比如说卖6块1毛,优惠完了以后,优惠2毛,5块8毛多,然后私人加油站他卖5块7毛5,咱们就卖个5块7。”
陈经理称,加盟商拥有定价权,后期的运营也均由加盟商自己负责。“为保证我们的全国布局,公司不对外销售燃料,所有车辆绝对不会外拉我们的燃料,卖给外面的加油点。”
为什么新能源站价格低?湖北省成品油流通协会专家杨和雨认为,正规加油站进油的渠道,必须是合法合规,包括进税出税都必须合法合规,所以成本相对较高;正规采购的油品质量较好,而新能源加注站可能是走私油或是来源不明的油,或是地方炼油厂生产标准较低的油,成本会低很大一截。
对于湖北“伪新能源”加注站的泛滥,杨和雨认为,现在国家和地方的能源发展规划,都鼓励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这导致一批不法商贩,打着“醇基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等“新能源”幌子,实际销售汽柴油。
杨和雨表示,这种行为有两点危害。第一,打着“新能源”的旗号,逃避成品油建站的政府审批。“没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成品油经营许可证》等许可证,绕开了监管,公共安全隐患极大!”第二,政府鼓励新能源发展,在税收方面有很大优惠,甚至免税。“打着‘新能源’旗号销售成品油,有偷税嫌疑,税收流失严重。”
杨和雨称,该协会对此现象有所关注,曾前往襄阳等地实地走访,新的成品油流通办法实施以来,对这种行为,相关部门是呈打击态势的。
他认为,此类“新能源油”实际上是一种燃料,应纳入危化品管理;如何定义“新能源油”,以及建“新能源站”,应该出台具体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