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哨】风口上的光热发电:可胜技术百倍增长背后的喜与忧
创始人
2025-09-26 17:03:29

9月24日,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可胜技术”)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不少企业在冲击A股未果后转赴港股,可胜技术亦是如此。公司曾于2024年2月与一家保荐人签订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此后进展未见公开披露。

聚光集热系统领域绝对龙头

可胜技术是一家塔式光热发电和熔盐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相关的技术研究、装备销售和工程化应用,并具备从项目开发、建设咨询到后期运营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塔式光热电站犹如一座巨型“向日葵方阵”,通过大量定日镜将太阳光精准反射并聚焦至中央高塔顶部的吸热器,利用高温进行发电;熔盐储能系统则将高温热量储存于熔盐中,实现能量的高效存储与调度。简言之,塔式光热电站负责“聚光集热”,熔盐储能系统负责“储热释能”。

可胜技术主要直接向光热电站业主或EPC承包商供应核子系统,例如集热系统以及储换热系统。于若干大型风光大基地项目中,公司或作为供应商供应核心子系统,或以专责及风险分配参与EPC联合体。

光热发电项目通常技术难度高、工艺流程复杂,可胜技术表示,公司凭借对全供应链的整合能力,结合自主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成为极少数能够为此类项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参与企业之一。

2021年至2024年,可胜技术已为中国11座光热电站提供聚光集热系统,总设计容量达1250MW。公司在国内光热发电聚光集热系统供应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以2021年至2024年设计装机容量计算,市场份额高达47.2%,远超第二名(15.1%)。

站上风口,收入两年激增百倍

光热发电兼具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功能,具备电力输出稳定、可靠、调节灵活等优势,是提升电力系统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理想选择。

随着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光热发电行业已步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光热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已从2016年的1.15元/kWh降至2024年的0.55元/kWh,预计2035年将进一步降至0.38元/kWh。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快速下降,光热发电有望在大型能源基地中逐步大比例替代燃煤发电,未来增长前景广阔。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中国光热发电市场累计装机容量预计到2030年将上涨至1.77万MW,2025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2.6%,到2035年将达到10.47万MW,2031年至203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3.3%。

可胜技术享受到了市场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收入规模一飞冲天。

招股书显示,可胜技术2024年收入达21.89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较2022年的0.21亿元狂增104倍;公司于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48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5.4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与利润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光热发电行业早期依赖国家“风光大基地”项目集中审批,带动可胜技术订单激增。随着首批项目陆续进入建设中后期,新项目审批节奏可能调整,新增订单速度放缓,对公司的增长形成一定压力。

客户依赖症严重,IPO前持续派息

客户高度集中,或是可胜技术收入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可胜技术客户以国有综合能源企业为主。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均为国有企业,贡献收入占比高达99.9%;2024年全年该比例也达到88.5%。

可胜技术在招股书中也坦诚,“这种集中(指客户集中度)使我们面临巨大的风险,因为任何主要客户的流失或需求减少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收入短缺、现金流紧张和运营能力利用不足,从而对我们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可胜技术来自大客户的收入确实经历较大波动,于2024年,公司前两大客户是客户E和客户F;但2025年上半年前两大客户则变成客户A和客户B,而来自客户E的收入为1.06亿元,相较于该客户2024年贡献接近5亿元的收入,变化幅度较大。

可胜技术未来的增长动力,可能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新项目审批节奏:后续“风光大基地”批次或其他国家级新能源规划项目的落地速度。

2)成本控制能力:在面对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波动时,能否通过技术优化和供应链管理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3)新业务拓展:公司正在布局的以熔盐储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应用领域,能否成为新的增长点。

值得关注的是,可胜技术在IPO前实施了“突击式”分红。

于2024年12月,公司派发股息达1.549亿元;2025年9月再次宣布派息1.441亿元。不到一年内,公司累计分红近3亿元。

此举虽彰显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充裕度,但也可能引发公众投资者的疑虑:为何在上市前大规模分红,再通过IPO融资?其融资必要性存疑。

总结

可胜技术作为塔式光热发电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政策东风实现了收入的爆发式增长。然而,其高度依赖大客户、新增订单增速放缓以及IPO前大额分红等现实问题,也为其上市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未来,公司需在项目拓展、成本管控与新业务孵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在资本市场上赢得长期信任。

作者:遥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能源行业首个国际标准正式立... 近日,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主导申报的《基于区块链的实验室数据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估推荐性实践...
最高57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 最高57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5年四川专业录取分数公布! 最高57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5...
电力光缆牵来“亲情线”,江门供... 日前,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江门台山市上、下川岛通信几近瘫痪,岛内基本无法对外通信。南方电网广东...
淄博发布本市2024年电力二氧... 9月26日,淄博市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新闻发布会召开,淄博海关、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北碚:电力护航乡村丰收季 工作人员开展安全用电检查。郑发明摄 金秋时节,北碚区天府镇石家村南美对虾养殖基地内,增氧机翻涌着水花...
永兴材料:特钢产品经加工后可用... 证券之星消息,永兴材料(002756)09月26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南网能源位列2025中国能源上... 9月24日,第二届国际能源可持续发展(ESG)论坛在河北张家口举办,该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发布...
9月26日180基建(0000... 证券之星消息,9月26日,180基建(000025)指数报收于1780.23点,涨0.15%,成交1...
核电板块9月26日跌0.79%... 证券之星消息,9月26日核电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79%,大元泵业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