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我国风电持续保持高速稳定发展,正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时代。
“十五五”期间
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5.79亿千瓦,同比增长22.1%,今年1—8月新增装机容量为5784万千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到203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达到3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突破36亿千瓦。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秦海岩介绍,中国风电未来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
从“有风就发电”到“看价发电”
AI融合引领智能风电发展
今年,风电装备企业不约而同推出了AI融合的风电创新装备。AI正助力风电装备变得越来越聪明。
今年发布的初步具备“职业经理人”思维的交易型风机,突破传统风机“有风就发电”的“被动模式”,升级为可以根据电价波动灵活发电的“主动模式”。电价高的时候多发电,电价低的时候少发电,减少损耗。这样一来,风机的设计使用寿命延长了5年。综合测算下来,收益率能提升2%~2.5%。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娄益民介绍,企业全新研发的全球首个AI风储一体机,风电和储能集于一身,就像一座独立的小型发电站。结合企业自主研发的“天机”气象大模型和“天枢”能源大模型,它化身聪明的电力“交易员”,能够让风电场的收益提升20%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今年6月1日起,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许多新能源企业,特别是风能发电企业将面临电价波动的新挑战。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陆一川看来,智能算法参与电力交易的全流程,实现了分钟级响应。海量数据与大模型高效协同,远高于过去的人工效率,有效破解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和电价波动双重不确定性的行业性难题,帮助新能源发电企业找到更好的买家,用户用上更便宜的电。
我国风电高速发展
昔日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今正“乘风”转型
我国风电的高速发展,正让许多地方受益。辽宁阜新曾经以煤炭闻名,如今正借助风电产业链的发展,“乘风”转型。
阜新拥有得天独厚的风电发展优势,年平均风电发电超过3000小时,风电资源和风电发电量在辽宁省名列前茅。2001年,阜新竖起了第一座风力发电机,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不满足于只赚发电的钱,更要努力赚风电产业链的钱。
2024年,辽宁省规划了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六大产业集群,阜新市被定位为全省唯一的陆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如今,阜新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已覆盖风机整机、塔筒、电机、零部件、材料、电气设备等核心部件。经过多年培育,国内风电龙头企业纷纷在阜新布局建厂。
三一重能新能源投资公司辽宁公司选择在阜新生产风机部件。企业总经理王清祥说:“正常来说,我们的核心零部件是不出北京的。电机的厂房和产线第一次离京,选择到阜新,我们也是把阜新打造成第二大产业集群。”
阜新市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萌表示,要把陆上风电产业集群的产业链越做越长。阜新每年都有大量新开工的风电项目,产生了大量订单。通过这个市场,再去带动阜新本地风电装备的产业链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朱江 古峻岭 郝毅杰 闫崎峰
来源: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