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锅炉水冷壁检测机器人系统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2025年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该系统通过“机器人搭载平台+通用检测系统+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组合,突破了传统检测的局限。平台搭载清灰、视觉识别、测厚等传感器模块,依托人工智能模型实现三大突破:一是自动完成水冷壁区域检测并生成数字化报告,二是实时标注设备异常并触发报警,三是建立可视化台账管理系统。在机组调停或临修期间,系统可快速评估水冷壁健康状态,精准定位设备隐患,避免非计划停运事故。同时永磁吸附配合轮式移动的搭载平台解决了传统设备吸附安全和场景适配问题,通用检测系统实现设备灵活搭配,降低更换成本,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则让检测全流程数字化,解决了传统数据管理混乱和任务规划盲目的问题。水冷壁机器人使检修部门从“人工进入炉膛实地检测” 转变为“远程操控+数据分析”模式,操作人员通过后台系统即可完成检测全流程,且检测数据实时对接数字孪生系统,支持维修决策动态优化,使检修工作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技术部门则依托机器人输出的可视化数据,实现对机组状态的精准把控,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社会效益方面,水冷壁检测机器人解决了传统锅炉水冷壁防磨防爆检查中,高空平台人工巡检方式工作效率较低、成本高、工作过程中危险性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同时满足了对防磨防爆提出的“逢停必检”的具体要求,增加检测频次,节省检查人员,通过应用水冷壁爬壁机器人,搭载高清图像采集装置和水冷壁清洗系统,实现炉膛内水冷壁信息的快速采集,提升四管防磨防爆检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保障。
经济效益方面,系统显著优化检修资源配置。以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为例,原计划检修间隔为18-24个月,现通过“逢停必检”模式实现每年全覆盖检查。经测算,其一期、二期机组每年可分别减少脚手架搭设1次,节约费用130万元(一期50万元/次,二期80万元/次)。同时减少人工高空及受限空间作业时长60%以上,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该系统已形成三重保障机制:通过智能诊断为检修策划提供科学依据,精准制定检修项目和工期,以可视化报告辅助管理决策,消除人为因素干扰,最终实现检修成本优化与安全效能提升的双重目标。行业专家指出,此项技术对推动火电行业智能化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作者:张耀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