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投融资分论坛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
10月23日,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能源转型投融资分论坛在江苏苏州顺利举行。本场分论坛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主办,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承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协办。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出席并致辞,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龚和平主持会议。
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总干事致辞
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在致辞中提到,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到约582吉瓦,同比增长约15%,创历史新高。他强调,要继续保持这一增长势头,必须进一步扩大投融资规模、加快资金流动,以弥补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资金缺口。他特别指出,非洲撒哈拉以南等发展中国家面临能源成本高、转型资金不足等挑战,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将有助于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推动区域能源转型。他还肯定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并表示愿与中国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相关目标的实现。
鲁俊岭总经济师致辞
鲁俊岭在发言中介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投资国。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约625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投资的三分之一,有力推动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5年和10年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中国风光总装机容量占全球的47%,新增装机占比达63%,提前6年完成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积极贡献。他指出,中国新能源发展得益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也得益于持续的技术进步、多元化投资和丰富的应用场景。面对全球能源转型投融资挑战,他提出三点倡议: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投融资模式、深化国际合作。
李昇院长致辞
李昇分析了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投融资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尽管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创新高,但要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2030年前年均清洁能源投资仍需翻一番。同时,全球超过80%的清洁能源投资集中在少数主要经济体,而占全球人口近一半的15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所获投资占比不到10%。他强调,推动能源转型投融资要以稳定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为前提,以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保障,通过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效率,并积极利用外资,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龚和平咨询主持会议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旭,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主任委员陈景东,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知识、政策与金融中心项目官员法兰·拉纳,彭博新能源财经副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张,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分别发言。
陈旭作主旨发言
陈旭预计,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将达3.3万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二将投向清洁能源。尽管东盟地区可再生能源装机已占区域总装机三分之一以上,但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率仍然很低,分别为0.2%和0.7%。他建议构建开放协同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打造创新驱动的能源科技合作平台、建立多元互补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陈景东作主旨发言
陈景东就财税金融政策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构建系统精准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系,优化支出结构;制定覆盖能源转型全链条的税收政策,完善绿色税收体系;加快国内国际碳市场衔接与互认,推进绿证制度改革;增强金融政策的可持续性与创新能力,统一标准并强化信息披露,丰富金融产品体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法兰·拉纳作主旨发言
法兰·拉纳指出,2024年相关投资已达2.4万亿美元,较2019年翻番,且可再生能源、电网和储能投资首次超过化石燃料。中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占全球投资的44%,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仅占2%。为实现1.5°C温控目标,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年投资需翻倍,能效投资需增长7.5倍。在非洲等地区,多边和双边机构融资仍以市场利率贷款为主,赠款和优惠贷款比例极低,反映出资金缺口与国际融资结构失衡问题。
阿尔伯特·张作主旨发言
阿尔伯特·张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融资趋势。2025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达386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太阳能投资占65%,成为主要推动力。海上风电投资增长显著,陆上风电项目融资额下降13%,显示政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存在差异。全球企业清洁能源采购量从2015年的4.7GW跃升至2024年的58.4吉瓦,2025年上半年已达24.3吉瓦。新兴市场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占比达19%,将成为2030年前增长的重要动力。
苏月作主旨发言
苏月分析了全球可持续金融面临的挑战,包括气候怀疑主义、美欧财政政策调整及美国政治不确定性等。她指出,新兴市场每年需要2万亿至2.8万亿美元用于能源转型与气候适应。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融资的重要参与者,在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电力供应中分别约占7%和6%,其绿色融资规模已接近部分发达国家水平。
圆桌对话环节
在圆桌对话环节,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知识、政策与金融中心执行主任乌蒂·科利尔主持讨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国际能源署亚太伙伴与合作部主任青竹俊英、纳米比亚工业、矿产与能源部能源副局长亚伯拉罕·汉古拉、世界银行首席能源专家王晓东、“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胡泽义等嘉宾,围绕能源转型投融资与多双边国际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袁子丽总会计师作总结发言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会计师袁子丽作会议总结。她表示,与会嘉宾围绕全球能源转型投融资挑战与区域合作机遇进行了务实交流,为弥合投融资缺口、推动公平包容的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宝贵思路。她强调,要准确把握能源转型投融资的紧迫性与复杂性。中国实践表明,需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资金精准投向,建设高效能源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规划与标准引领提升项目可融资性。为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她建议完善全链条政策协同体系,健全多层次市场驱动机制,构建全球化风险管控框架,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
本场分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家能源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国际能源署、江苏省与甘肃省能源主管部门,以及中外能源企业、金融机构与行业组织的高级代表共150余人参加。
内容来源:财务资金部 国际业务部
编 辑:徐小舒
校 核:喻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