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电力利润锐减3亿背后: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发电企业阵痛
创始人
2025-11-13 22:32:23

文 | 预见能源

桂冠电力三季度利润因电力市场化改革影响锐减3亿元,凸显发电企业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下面临的阵痛与转型挑战。

一家清洁能源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因“不平衡电费”直接减少3.27亿元,这场看似偶然的财务波动,实则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深水区的必然阵痛。

桂冠电力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31.81亿元,同比增长26.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2亿元,同比增长69.49%。

亮眼数据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事实:公司所属广西自治区内十家统调水电企业因分摊不平衡电费减少收入4.59亿元,直接拉低归母净利润3.27亿元——这一金额相当于该公司上一会计年度净利润的14.3%。

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下的冲击

表面看来,桂冠电力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水电发电量达146.35亿千瓦时,同比增幅68.32%,实现了“零弃水”的佳绩。然而,财务数据揭示出截然不同的故事:2025前三季度营收73.35亿元,同比减少0.25%。

这一矛盾现象源于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的新政策。今年6月29日,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随后,广西电网公司根据实施方案出具的三季度电费结算单,给桂冠电力带来了意外冲击。

不平衡电费本质上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在从“计划电”向“市场电”过渡的双轨制下,一部分用电被划为“优先购电”,享受政府保护的电价和电量。相应地,清洁能源也被划为“优先发电”,电网必须优先收购并按政府批复的“计划电价”结算。

问题在于电网实际运行中的复杂性。电网预测某日保障性用电需求为100亿千瓦时,桂冠电力等水电企业被分配发电100亿千瓦时来满足这个需求。但当实际保障性用电需求只有90亿千瓦时时,多出来的10亿千瓦时电量只能以较低的现货市场价格卖出,而产生的价差缺口就形成了“不平衡电费”,需要由相关发电企业分摊。

这种机制使得发电企业在丰水期反而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发电量越多,可能承担的不平衡电费分摊就越高。

市场化浪潮不可逆转

桂冠电力的遭遇并非个案。随着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2025年8月,国家能源局宣布,涵盖电力市场各品种各环节的 “1+6”基础规则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市场规则“碎片化”、“差异化”的问题。这套体系为电力商品自由流动统一了“度量衡”,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数据显示,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正在迅猛增长。据《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增至81.6万家,同比增长8.9%。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达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2.7%。

在这一背景下,发电企业传统的盈利模式正面临根本性挑战。过去依靠政府核定上网电价、保证发电小时数的稳定收益时代正在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

从发电商到能源服务商的转型

面对改革冲击,桂冠电力正在探索多维度的应对策略。

短期来看,公司正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向广西自治区政府和能源局提出政策优化建议,包括“调整保障性用电的电量规模”和“提高市场化结算电价”两个方面。

长期而言,桂冠电力已制定了全面的转型战略。公司正从单一的电力生产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这一转型涵盖多个维度:

在电源结构优化方面,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项目开发。2025年2月,桂冠电力宣布投资4.76亿元开发横山风电项目,预计建设期为12个月。此举是其扩大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战略的具体落地。

在碳资产管理与绿电交易领域,公司正强化碳资产管理能力,拓展绿电交易规模。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的碳资产价值正逐步显现,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数字化转型与综合能源服务方面,桂冠电力正推进能源服务和数字化转型,聚焦内外部能源服务场景,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运营效率提升,构建多元化能源服务生态。

更为关键的是,桂冠电力正在构建市场化交易能力。在现货市场环境下,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再单纯取决于“发了多少电”,更取决于 “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发电”。精准的市场预测、科学的发电组合优化、有效的风险管理,正成为发电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有成功转型的发电企业通过“现货+中长期”的组合交易方式,将八成以上的电量通过中长期合同锁定,有效平抑了价格波动风险。这种市场化交易策略,正是桂冠电力需要快速建立的关键能力。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下,桂冠电力的利润波动绝非偶然。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2025年初步建成,发电企业的竞争将从“谁装机大”转向“谁策略精”、“谁技术强”。

对于桂冠电力而言,3.27亿元的利润减少是一次警醒,更是转型的催化剂。在碳中和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发电企业唯有从传统的“发电主体”真正转型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能源服务商”,才能在新时代的电力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省级管网运... 人民财讯11月13日电,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光伏“收储”闹乌龙,晶澳科技澄... 华夏时报记者 李未来 北京报道 图 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官方公众号 硅料“收储”传言让光伏行业震荡...
曝光:日本“大佐”要回来了 日媒:日本自卫队计划恢复“大佐军衔” 日本右翼保守派媒体《产经新闻》11月12日报道称,多名政府相关...
日媒:石破茂反对高市早苗在国会... 【环球网报道】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前首相石破茂13日在一档电台节目上表示,他反对日本首相高市...
中国诚通发展集团(00217.... 中国诚通发展集团(00217.HK)发布公告,于2025年11月13日,诚通融资租赁(本公司间接全资...
原创 4... 中美会晤过去仅一周,中方连下3令,率先落实会议成果,抛出了友谊的橄榄枝。不过,特朗普也别高兴太早,美...
豪鹏科技:成为AI端侧能源引领... 证券之星消息,豪鹏科技(001283)11月1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宝新能源:持续做大做强能源电力... 证券之星消息,宝新能源(000690)11月1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2米26张子宇率队夺金无悬念 ... 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全运会女篮18岁以下组决赛在今晚打响,山东队96-73击败江苏夺得冠军!身...
桂冠电力利润锐减3亿背后:电力... 文 | 预见能源 桂冠电力三季度利润因电力市场化改革影响锐减3亿元,凸显发电企业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