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肩负的责任让我把目光从勘探开发领域拓展到了广阔的社会民生和城市发展的大局。”这句话是市九届政协委员、新疆油田公司关工委副主任张明玉真实的内心独白。
张明玉是在油田勘探开发领域钻研了40多年的“老石油”,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生导师,是新疆油田公司的企业首席专家。但如今,在他的履历里,“政协委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他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战场”。
“克拉玛依是资源型城市,我们的命脉在油气,但未来不能只靠油气。”张明玉的话语中带着地质人特有的沉稳。自从身担委员的职责,他把40多年勘探开发中“找油找气”的劲头,用在了为城市发展找方向、找路径上。
让专业经验落地生根
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视角的拓展。张明玉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空想,他将地质学家分析问题的严谨方法用在了参政议政上。他先后深入风城油田、准东油田、陆梁油田等作业区的生产现场,走访了20余家驻市央企和地方油服企业。在调研笔记上,他写下的不是枯燥的数据,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之问”:地方企业为何难成技术创新的“主角”?央企的先进专利为何在地方“沉睡”?地方企业如何闯荡海外市场?“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机遇怎么抓?这些问题,被他凝练成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直指油气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经过反复的现场勘查和论证,他先后提交了《关于利用边缘天然气井进行发电节能减排的建议》《优化西戈壁地质公园范围油地联合开发42区未动用储量》《破局难采储量合作开发 实现油地共赢发展》等一系列提案。这些提案,每一个都带着生产现场的“油味”,又精准切中了城市发展与能源转型的脉搏。
用行动诠释双重担当
令他感到自豪的是,这些凝聚着心血的意见建议,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从纸面走向了现实,推动了油田与地方企业联手,盘活了一批沉睡资源。
更让他欣慰的是,他提出的《地方企业参与油田低碳转型》建议,正催生一批新能源项目落地。“资源型城市的未来,不在于挖多少油,而在于能把能源潜力转化成多少发展动能。”他说。
“看到自己的建议变成了具体的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那种欣慰感,和打出一口高产油井一样痛快!”张明玉笑着说。这些提案的落地,不仅为节能减排贡献了力量,更盘活了搁置的油气资源,真正实现了“油地共赢”,为克拉玛依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值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之际,张明玉作为奋进70年模范个人之一,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对他而言,政协委员不是一个光环,而是一份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用智慧去建言、用实干去兑现的承诺。
从勘探专家到政协委员,张明玉说,变的是视角,不变的是赤诚。“以前我对着地质图找油藏,现在我对着城市图找未来。二者都是勘探,只不过这次,我要找的是让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储量’。”他说。